2025WCLC|陆舜教授看Sevabertinib二线治疗ORR 75%:HER2突变NSCLC精准治疗新方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0 13:11 1

摘要:2025年9月6-9日,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举办的2025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隆重召开。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肿瘤领域学术会议之一,WCLC大会吸引着全球专家学者的目光,共同探讨肺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突破,推动肿瘤学科的全球发展。

2025年9月6-9日,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举办的2025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隆重召开。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肿瘤领域学术会议之一,WCLC大会吸引着全球专家学者的目光,共同探讨肺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突破,推动肿瘤学科的全球发展。会中,一项聚焦新型口服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抑制剂Sevabertinib(BAY 2927088)的探索性分析以壁报形式公布,引发学界热议。该研究基于SOHO-01Ⅰ/Ⅱ期临床试验扩展队列D的患者数据,揭示了Sevabertinib在HER2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治疗中的卓越疗效——客观缓解率(ORR)高达75%,并探索了可能从Sevabertinib治疗中最大程度获益的患者群体,为推进HER2突变NSCLC的精准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此,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和李子明教授进行深入解读。

陆舜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 ,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国家重点专项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学科带头人,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肺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希斯科基金会副理事长;DIA中国区顾问委员会主席,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常委,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分会会长,肿瘤内科专科规培组长,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中国区代表,国际肺癌研究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副主编,Lung Cancer 副主编,The Oncologist杂志编委,日本肿瘤内科学会 国际事务部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作为负责人主持科技部国家慢病重点专项,国际合作课题;国家新药创新重大专项,863重大课题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肺癌专项和面上项目;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 2018年获得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提名奖,2021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24年获得DIA杰出贡献奖。

李子明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委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青委委员;美国纽约叶史瓦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访问学者(2014.8-2015.9);获得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肺癌微创肿瘤消融术。

研究速递

【研究背景】

在NSCLC中,约 2%-4% 的患者携带HER2 基因突变,且通常与不良预后相关。Sevabertinib是一种高效、口服、可逆的HE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系统治疗后进展、未接受过HER2靶向治疗的晚期HER2突变NSCLC患者中表现出持久的应答和可控的安全性。本次探索性分析旨在评估基线临床特征和分子改变对治疗结局的影响。

【研究方法】

SOHO-01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的Ⅰ/Ⅱ期研究,研究采用多队列设计。本分析纳入SOHO-01研究扩展队列D中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晚期HER2激活突变型NSCLC,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系统治疗但发生进展,未接受过HER2靶向治疗,并接受每日两次、每次20 mg的Sevabertinib治疗。采用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Oncomine™ Precision Assay检测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结合HER2变异信息和共突变数据,分析其与研究者评估的治疗应答及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

图1. 研究设计图

【研究结果】

在扩展队列D中接受治疗的44例患者中,43例完成基线后肿瘤疗效评估。患者基线特征为:中位年龄62.0岁,65.1%为女性,72.1%从未吸烟,46.5%既往接受过<2线治疗。

【疗效分析】

1)按既往治疗线数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ECOG PS)评分分层分析:

既往治疗线数<2线相比≥2线的患者,ORR更高(75.0% vs 69.6%),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更长(未达到 vs 5.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也更优(未达到 vs 6.7个月)。

图2. 按既往治疗线数分组的无进展生存期Kaplan–Meier曲线

基线ECOG PS评分为1的患者各项疗效终点数据均优于基线ECOG PS评分为0的患者。

表1. 按既往治疗线数和基线ECOG PS状态分组的疗效结果

(2)按基线生物标志物状态分层分析:

携带HER2 Y772_A775dup(YVMA)插入突变的患者对比其他HER2突变的患者,PFS更长(9.9 vs 3.9个月)、ORR更高(86.7% vs 30.8%)、DoR更长(9.7 vs 2.8个月)。

在基线可检测到HER2 ctDNA的患者(n=37)中,未合并TP53突变的患者相比合并TP53突变的患者具有更优结局,包括更长的PFS(10.6 vs 6.7个月)、更高的ORR(79.2% vs 69.2%)和更长的DoR(未达到 vs 5.3个月)。

表2. 按基线YVMA变异和TP53共突变状态分组的疗效结果

(3)基线携带YVMA突变患者按TP53状态分层分析:

在27例携带YVMA变异患者中,未合并TP53突变的患者相比合并TP53突变的患者生存结局更优,其PFS更长(未达到vs 6.7个月)、ORR更高(94.1% vs 80.0%)、DoR更长(未达到 vs 5.3个月)。

图3. 在携带YVMA变异的患者中,按TP53突变状态分组的无进展生存期Kaplan-Meier曲线

(4)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既往治疗线数和ECOG PS后,HER2 YVMA变异和TP53状态均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携带YVMA变异且未伴有TP53共突变的患者,表现出更优的应答和临床结局。

表3. 基于临床与分子特征的无进展生存期多变量分析

【研究结论】

本探索性分析证实,Sevabertinib在HER2突变NSCLC患者中能够带来迅速、显著且持久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既往只接受过1次系统治疗或特定分子特征的患者疗效获益更好。这些发现强调了结合临床与分子特征以识别最可能从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群体的重要性。未来尚需更大样本量予以验证,以进一步明确相关结论,并为HER2突变癌症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更深入的参考。

专家点评

陆舜教授:破局立新——开启HER2突变NSCLC精准治疗新篇章

2025年WCLC Sevabertinib的探索性分析,为我们深入理解HER2突变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了重要视角。该研究不仅证实了Sevabertinib在患者中的卓越疗效,更从临床特征和分子层面识别出优势人群,标志着HER2突变NSCLC迎来更精准、更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基于Sevabertinib在SOHO-01研究中展现出的良好疗效与可控的安全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分别于2024年2月和6月授予其突破性疗法认定。2025年5月,该药物进一步获得FDA新药申请的优先审评资格,充分体现了全球药品监管机构对其临床价值的认可。2025年WCLC报道的数据显示,Sevabertinib在二线治疗中的ORR高达75%,这一卓越的数据为Sevabertinib在HER2突变NSCLC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疗效证据。

此外,该分析还突显了治疗时机的重要性。数据显示,既往治疗线数小于2线的患者显示出更优的疗效趋势。该结果对临床决策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提示将Sevabertinib应用于疾病进程较早阶段,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也支持其在临床中向前线治疗推进的潜力。从分子层面来看,该研究同样提供了关键信息。HER2 YVMA插入突变可作为Sevabertinib疗效的正向预测因子,尤其在携带YVMA变异且不伴TP53突变的患者中疗效最佳。该发现不仅强化了分子标志物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决策价值,也为未来真实世界实践提供了分层治疗的科学依据。

总体来看,Sevabertinib探索性分析结果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SOHO-02研究正在探索该药物在一线治疗中的表现,我们期待该研究能继续取得阳性结果,进一步确立Sevabertinib在HER2突变NSCLC病程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专家点评

李子明教授:精准获益——基于临床与分子标志物识别最佳获益人群

2025年WCLC Sevabertinib的探索性分析结果显示,Sevabertinib在HER2突变NSCLC人群二线治疗中的ORR达到75%。如此高的缓解率不仅代表肿瘤显著缩小,更直接转化为患者症状的迅速缓解、生存期的实质性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为该类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尤为重要的是,该研究还从临床实用角度识别出优势人群,为我们在日常诊疗中制定个体化策略提供了指引。首先,该研究发现既往治疗线数较少的患者ORR更高、DoR和PFS更长,提示我们应尽早将Sevabertinib用于合适的患者。其次,HER2 YVMA插入突变患者疗效尤为突出,说明突变亚型是预测疗效的重要因素,未来在临床检测中应加强对HER2突变类型的精细分型。此外,携带YVMA变异且未伴有TP53共突变的患者,表现出更优的临床结局,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在临床中进行更精准的预后判断和治疗分层。

从安全性管理来看,结合此前Ⅰ/Ⅱ期数据及临床用药体验,Sevabertinib的安全性整体可控,其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腹泻、皮疹等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且多数为1-2级。在实际临床管理中,我们观察到通过及时的支持性治疗(如对症止泻、皮肤护理等)和适当的剂量调整,大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不影响治疗的连续性。这种可管理的安全性特征,为患者的长期用药管理和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进一步积累真实世界数据,尤其关注复杂临床场景下的用药体验和长期耐受性,从患者视角全面评估Sevabertinib的治疗价值,推进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医疗实践。

审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陆舜教授、李子明教授

整理|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简言

来源:壹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