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队,我刚拿到驾照,准备去提车了!” 这条短信,来自一名戒毒人员。他的新生,源于戒毒警察曹沫数百个日夜的陪伴与倾听。
如果说教师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那戒毒警察则是
迷失灵魂的摆渡人
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
我们一起去听听戒毒警察队伍里
那些“特殊园丁”的心声
戒治助新生,宣讲护青春
省新开铺所 曹沫
“曹队,我刚拿到驾照,准备去提车了!” 这条短信,来自一名戒毒人员。他的新生,源于戒毒警察曹沫数百个日夜的陪伴与倾听。
在戒治一线,曹沫是一名特殊的“老师”,他面对的“学生”曾一度坠入深渊。他用持久的耐心和专业的矫治,融化绝望的坚冰,重新点亮他们眼中的光。
三尺讲台,是他另一个战场。从戒治区到校园,曹沫化身“青春护林人”,将禁戒毒知识与流行热点巧妙结合,为数万名学生送去防毒“知识良方”。
为戒毒女性点亮重生之路
省女子所 袁佳
很多人叫我“警官”,但更多时候,我是“老师”。除了粉笔和讲台,康复区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我的课堂,我的“教材”包括了法律法规、心理知识和真实的人生故事。
我的“学生”,是一群曾在毒海中迷失的女性,她们中有叛逆的少女、迷茫的大学生、绝望的母亲……
19岁的晨晨初来时,因过量吸食替来他明而浑身颤抖、意识混乱。我们连夜将她送医,并联系其父亲共同陪伴。那段时间,我既是协调救治的“警察”,也是安抚家属的“辅导员”,更是鼓励她“别放弃”的“老师”。当她病情稳定后哭着说“谢谢你们没抛弃我”时,我更加明白:这身警服之下,更需有一颗师者之心。
“非遗”老师来上课
省麓山所 曹研
“戒毒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用文化唤醒良知,用法治筑牢底线,用亲情点燃希望。”这是曹研经常提到的一句话。
曹研将“非遗疗愈课程”融入禁戒毒教育。她组织戒毒人员用中药材配制助眠安神香囊,讲解艾草祛毒同时科普毒品对免疫力的破坏;编排手鼓舞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肢体协调恢复戒毒人员身体机能;开展宝相花纹盘绘制实践指导,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纹样隐喻戒毒决心。
讲好戒毒故事,守护迷途人生
湘潭所 邓旭堃
邓旭堃是湘潭所晨光禁毒志愿宣讲团小学组组长,面对新兴毒品层出不穷的现状,他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用真实案例讲述戒毒故事。三年来,他已参与禁戒毒宣讲30余场,足迹遍布湘潭各地,守护超过5000名学生的纯净心灵。
而在戒毒所里,他更是戒毒人员眼中的“指路人”。戒毒人员一句“不要在我身上浪费时间”没有让他退却,反而更坚定了他以人为本、科学矫治的信念。通过心理辅导和真情沟通,他帮助200余名戒毒人员重拾信心、回归社会。一位曾被他帮助的戒毒人员动情地说:“是你让我第一次真正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点亮孩子对禁戒毒知识的“好奇明灯”
益阳所 莫灿
“同学们,知道毒品有哪些可怕的‘变身’吗?”教室里的莫灿身着警服,声音温和却有力。话音刚落,孩子们的小手齐刷刷举成一片树林,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那是他无数次禁戒毒宣讲中最熟悉的画面,也是最让他心动的风景。
“守护这些笑容,就是守护未来。”孩子们课堂上的每一次举手、每一个笑脸,都是对他这份“教师”工作最温暖的回报。
他们传播禁戒毒知识
警醒大家远离毒品
他们挽救戒治人员
用真情为迷途者导航
值此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来源:湖南政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