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又换首相了,石破茂还是没有扛住压力,已经宣布辞职,值得一提的是,两天前他还公开表示会继续留任,并要在东京接待美国总统特朗普,而态度转折之快令外界错愕,那么他宣布辞职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石破茂宣布辞职,但特朗普表示不知道。
日本又换首相了,石破茂还是没有扛住压力,已经宣布辞职,值得一提的是,两天前他还公开表示会继续留任,并要在东京接待美国总统特朗普,而态度转折之快令外界错愕,那么他宣布辞职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主要是两方面原因,第一,参议院选举惨败之后,自民党内部已经对石破茂彻底失去信心。日本广播协会的统计显示,超过一半的议员要求提前举行总裁选举,而石破茂清楚,在这种背景下再拖下去只会被“选下去”。与其灰头土脸,不如体面辞职。第二,留任理由彻底消失。7月至8月,日本确实有不少外交事务,石破茂以“缺乏领导人会造成真空”为借口拖延。但随着特朗普在9月4日签署降低日本汽车关税的行政令,日美之间的矛盾阶段性缓和,石破茂已经没有了站得住脚的理由。党内逼宫,美国不再提供挡箭牌,辞职几乎成了唯一选择。
麻生太郎对自民党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石破茂的辞职,并非主动,而是“被辞职”。自民党在众参两院连输三场选举,民意支持率跌到谷底,党内“三巨头”集体逼宫,前首相麻生太郎公开煽动倒阁,小泉进次郎和菅义伟等直接摊牌,特朗普更是冷冷甩下一纸加税行政令,把石破茂的最后一点底气打掉。在日本政坛这样的局面往往只有一个结果:换人。
综合日本政坛各方面的反应来看,石破茂的继任者目前4个人,分别是前经济安保担当大臣高市早苗、现任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前经济安保担当大臣小林鹰之等,其中,高市早苗和小泉进次郎呼声最好,目前市场和政坛普遍押注两人将是最终的“双强对决”。
这里重点讲一下高市早苗,她是安倍晋三的得意门生,屡次参拜靖国神社,甚至还曾窜台,高调宣扬“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谬论,可以说她的立场明显偏向鹰派,如果她成为日本新任首相,那么未来中日关系只会更加紧张。而小泉进次郎则年轻,态度相对温和,但资历不足,很难真正掌握自民党内部话语权。可以说,不管他俩最后是谁上台,日本的对华政策都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右倾,对此我们必须要警惕其在台海问题上的立场和动作。
高市早苗目前呼声很高,她也是个典型的鹰派人物。
这意味着日本政坛正在释放三大明显信号:第一,日本右翼势力正在加速崛起,过去石破茂被认为是相对温和的声音,如今他被挤走,等于是右翼政策成为主流。中国社科院报告指出,日本政坛右倾化已使东海成为“亚洲最危险火药桶”。第二,“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谬论正在从边缘走向核心。石破茂执政期间,这种表态虽然时有出现,但他本人保持克制,然而继任者如果是鹰派,这类言论可能会被制度化。第三,东海、钓鱼岛问题很可能再度升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客近年来频繁将台湾问题与日本安全挂钩,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生前曾反复强调“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一谬论被不断放大,如今在自民党内部几乎成了共识,石破茂虽然没有正面推动,但也没有彻底否认,随着他辞职,这类言论很可能堂而皇之进入政府政策。对中国来说,这是直接挑战核心利益。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重创了日本汽车制造业。
那么,中日关系未来走向何方?如果单纯看经贸,日本依旧离不开中国,中国连续多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例如日本汽车、机械、化工产业都严重依赖中国市场。但从政治安全角度看,日本却越来越依赖美国,美国要求日本扩军备战、购买更多武器,甚至将其推到台海冲突的潜在前线,而日本在战略上被牢牢锁死在美国体系中,没有独立选择空间。正是由于经济想靠中国,安全却只能靠美国的这种矛盾,使日本陷入长期焦虑。
而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民族主义情绪这几年快速高涨,经济停滞几十年,曾经的制造业优势逐步被中国赶超,甚至现在印度的GDP也在追赶日本,社会焦虑转化成民族主义,而民族主义又投射成反华言论。在这个逻辑下,中日关系改善的空间极其有限,即便换人,也只是反华和更反华的区别,难以改变根本方向。当然,首相更迭是日本政治的大事,但也事关中日未来关系的发展。
那么,中国需要如何应对?第一,要保持战略定力,日本国内的政局动荡频繁,更替快得像“走马灯”。如果中国每次都被其言论牵着走,反而陷入被动,对挑衅行为坚决反制,但不必对每一句言论过度反应。
第二,要继续利用经贸纽带,中国仍是日本最大的市场,这是硬事实。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日韩自贸谈判等渠道,继续把日本拉回到合作框架。日本企业在华利益巨大,这本身就是对冲政治冒进的制衡力量。
第三,要强化对台海问题的警告,中国已经用制裁“新汉奸”石平这样的措施释放信号。未来还可以在外交层面划出更清晰的红线。告诉日本政客:可以有分歧,但凡是触碰一个中国原则,都会有实质性后果。
第四,要加强与韩国、东盟的合作,日本右翼化只是一个趋势,但中国完全可以通过拓展其他外交空间来稀释日本的影响力,例如,中韩关系若能恢复并提升,将对日本形成外部压力。
石破茂上台还不满一年,就宣布辞职。
石破茂的辞职,不只是日本的一个政治事件,更是中日关系的一次分水岭。就像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的那样,这属于日本内政。但如果继任者走向鹰派,那么中日关系的紧张度将上升,尤其在台海和东海问题上。对于中国来说,保持冷静,未雨绸缪,既要有反制手段,也要有长期战略,才是应对之道。
正如丘吉尔所说:“政治人物要看到未来十年的大局,而不是未来十天的风向。”对于中日关系,眼光必须放得更长远。
来源: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