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书法史上,《千字文》是历代书家锤炼技艺的经典题材,而文徵明所书《行书千字文卷》,更是将这份经典演绎出独特的文人雅韵。这幅纸本作品纵31厘米、横284厘米,篇幅虽不算恢弘,却以精谨的笔墨、从容的气韵,成为文徵明行书创作中的代表性佳作,也为后世书法爱好者提供
在中国书法史上,《千字文》是历代书家锤炼技艺的经典题材,而文徵明所书《行书千字文卷》,更是将这份经典演绎出独特的文人雅韵。这幅纸本作品纵31厘米、横284厘米,篇幅虽不算恢弘,却以精谨的笔墨、从容的气韵,成为文徵明行书创作中的代表性佳作,也为后世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观摩学习的绝佳范本。
从文徵明的创作背景来看,他一生对《千字文》情有独钟,不同时期均有书写,而这幅行书卷,大概率是其晚年笔力沉淀后的作品。要知道,文徵明书法素来以“精熟”著称,晚年更是将笔法打磨得炉火纯青。书写《千字文》这类千字长卷,不仅需要深厚的笔墨功底,更需极强的通篇把控力——既要保证单字的精致,又要兼顾行气的连贯,还要让整幅作品气韵统一,这幅卷作恰恰展现了他在这方面的高超造诣。
细观此卷书法,其风格尽显文徵明行书的典型特质。笔法上,他摒弃了狂放张扬的笔势,转而追求“温润含蓄”:起笔多藏锋,收笔常回腕,笔画如绵里裹铁,看似轻柔却暗含力度,比如“天地玄黄”中的“天”字,横画起笔藏锋入纸,行笔稳健,收笔轻顿,尽显从容;“宇宙洪荒”的“宙”字,竖画挺拔却不僵直,带着细微的弧度,多了几分灵动。
结字上,此卷字形以扁方为主,结构疏朗匀称,疏密对比恰到好处。每个字都像精心雕琢的玉饰,却又不显刻意——“日月盈昃”四字大小相近,笔画排布均衡;“辰宿列张”中“宿”字笔画较多,却安排得条理清晰,与笔画简省的“辰”“列”“张”搭配,毫无拥挤之感。而行气的连贯,更是此卷的妙处:字与字之间,或靠牵丝映带连接,或凭笔势呼应,如“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八字,笔意流转自然,读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更难得的是,这幅《行书千字文卷》不仅是笔墨技巧的展现,更透着文徵明的文人风骨。他书写时不疾不徐,既没有刻意追求新奇,也没有炫技的痕迹,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经典,让笔墨自然流露心性——这种“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气质,正是中国传统文人书法的精髓所在。
对于如今的书法爱好者而言,这幅卷作既是学习行书笔法、结字与章法的优质范本,也是理解“文人书法”精神的窗口。展卷品读,仿佛能看到文徵明伏案挥毫的身影,在笔墨间感受那份跨越数百年的雅致与匠心,这或许就是经典书法作品永恒的魅力。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