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来信!写给庆云牟洪奎老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13:57 1

摘要:“牟老师的笑容很温暖,像太阳一样。”学生张清婷在信中画下的太阳图案,恰是这位鲁西北汉子教育初心的生动写照。2023年8月26日,带着对边疆风情的向往和“为祖国作贡献”的赤诚,45岁的牟洪奎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学校。

临近教师节

徐园子乡的牟洪奎老师

收到了三封来自新疆的来信

信笺展开

同事的感激、学生的思念

学校的致敬跃然纸上

字里行间满是

跨越3000公里的深厚情谊

也是从这些信中

记者读懂了

这位山东汉子用两年援疆时光

在天山脚下书写的一段

“教育援疆、情谊留疆”的动人篇章

以真心育桃李:

他是学生心中的“指路人”

学生来信

“牟老师的笑容很温暖,像太阳一样。”学生张清婷在信中画下的太阳图案,恰是这位鲁西北汉子教育初心的生动写照。2023年8月26日,带着对边疆风情的向往和“为祖国作贡献”的赤诚,45岁的牟洪奎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学校。抵达学校的第三天,他便带着听课本走进课堂,每一堂课他都全神贯注、深入钻研,仅仅20天听完了32节课,写下了上万字听课记录——这个习惯也延续到他离开,累计听课200余节,写满了5本听课本。

为了让边疆孩子看见更广阔的世界,他发起“鲁疆连线”计划,促成庆云学生与头屯河学生结对通信。2024年中秋节,他让家属从山东寄来德州扒鸡和沂蒙山煎饼,在品尝美食的欢声笑语中,给学生讲述孔孟文化与黄河故事。两年间,他走遍学校周边,入户家访30余次,说服2名辍学学生重返课堂,当听到学生表示要好好读书以后去山东上大学时,他知道,那颗从齐鲁大地带来的教育初心,已在天山脚下逐渐生根。

以创新促教改:

他是教学改革的“拓荒者”

同事魏燈梅来信

“两标四环教学模式已在全校推广,班级微管理成了班主任培训必修课。”在头屯河学校,牟洪奎主教化学和生物两门学科,他结合边疆学生特点,将庆云先进的“两标四环”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把孔孟“因材施教”理念融入分组教学。而作为援疆团队中唯一一名担任班主任的老师,他还创建“班级微管理”体系——6人一组的“3+3”帮扶模式(3名优等生帮3名后进生),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抽组上台讲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课堂从“教师追着教”变成“学生抢着学”。

推行“青蓝工程”时,他与青年教师魏燈梅结对,帮其逐字打磨教案,当魏燈梅的公开课拿下全师一等奖时,这个总说“自己没经验”的姑娘红着眼眶说:“如果没有牟老师陪我一遍遍练习,我真得不到这个奖。”这份倾囊相授的匠心与深耕教改的执着,也让他先后荣获“优秀援疆教师”“先进个人”等称号。

以情怀筑根基:

他是民族团结的“推动者”

学校来信

“人走了,心还在!”这是牟洪奎在走时对头屯河农场学校领导所说的话。作为鲁疆教育协作的“架桥者”之一,牟洪奎始终坚持担当,让两地教育情谊跨越山海。他促成了学校教师与庆云骨干教师“一对一”结对,通过常态化联合教研将齐鲁教学智慧注入边疆课堂。如今,头屯河农场学校已与徐园子乡教育联区的徐园子乡初级中学、徐园子乡中心小学、安务小学、邢赵小学四所学校实现联合教研。

牟洪奎明白,学校想要获得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库”。他邀请山东教育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推动学校加入新教育“十大行动”项目学校,并成功对接“冰雪运动进校园”等国家级公益项目,极大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与特色建设。同时,组织内地书画爱好者与学校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书画展,并成功为学校争取到60余幅捐赠作品,用艺术架起文化沟通桥梁。

凭借在教育援疆与民族团结工作中的卓越表现,他被兵团十二师授予“荣誉军垦战士”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认可,正是对他用教育纽带联结鲁疆情谊的最好见证。

离开新疆后,他仍持续输送山东优质教育资源:教师、学生结对机制还在延续,“鲁疆线上心理志愿团队”也在进一步招募和开展......他用行动践行了“我在山东的资源就是头屯河农场学校的资源”的承诺。那些跨越3000公里的信件,也早已不是简单的资源输送,而是一颗教育初心在齐鲁与天山之间长出的常青藤——根在庆云,蔓绕天山,岁岁年年,愈发繁茂。

右二牟洪奎

以奉献写担当:

他是援疆精神的“践行者”

“离别前,孩子们为我唱《送别》,还为我做了一个视频,看着视频里孩子们对我的祝福,觉得这两年值了。”牟洪奎回忆道。

头屯河农场学校学生为牟洪奎老师制作的视频

两年间,他错过了女儿的18岁成人礼,缺席了她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刻,76岁母亲白内障手术时,他正在学生家里家访。“这两年,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家人,”他轻声感慨,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手机边缘,“好在他们都很支持我,妻子总是说‘你安心教书,家里有我呢’,这份理解和支持,是我能坚持下来的最大底气。”

牟洪奎与家人合影

如今,他回到徐园子中学,手机相册里存着数百张与新疆学生的合影——有植树时认真栽种的身影、孩子们上台演讲时的认真,还有食堂里一起吃饭的笑脸。“指尖划过照片里孩子们的笑脸,仿佛又听见了孩子们的声音,这段日子将成为我永远不会忘记的美好时光。”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谈及未来,牟洪奎表示:“我就想把书教好。教育的根,在哪儿扎下都能开花结果——只要用心,讲台就是最好的田野。”

教育的种子

播在天山下

也开在黄河边

孩子们寄来的信

是送给牟洪奎老师最好的节日祝福

而牟洪奎的援疆故事

则是鲁疆情谊最生动的注脚

当第41个金秋的桂香漫过讲台

这份跨越三千公里的教育情

早已与庆云校园里的朗读声共振

在此

让我们一起提前祝

牟洪奎老师节日快乐

也祝庆云所有教育从业者

教师节快乐!

庆云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欣妍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