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与谈话的问题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15:17 1

摘要:有教授讲学,讲了很长时间,听的学生并不能完全听懂,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听不懂,但教授就是那样讲下去。谈话也是如此,有人和别人谈话,谈了半天别人听不懂,但他只是自顾自地说下去,算是一种情感宣泄,却没有起到很好的交流作用。讲学与谈话是一个道理,要说给能听懂的人,或者说

有教授讲学,讲了很长时间,听的学生并不能完全听懂,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听不懂,但教授就是那样讲下去。谈话也是如此,有人和别人谈话,谈了半天别人听不懂,但他只是自顾自地说下去,算是一种情感宣泄,却没有起到很好的交流作用。讲学与谈话是一个道理,要说给能听懂的人,或者说要用对方能听懂的语言来讲,不然就白讲了。

“五四”时期,有青年学生到民间搞社会调查,问农民文化生活丰富不丰富,农民们大眼瞪小眼,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倘若他们换做农民能听懂的语言来说,农民就会回答了。他们可以问农民过年吃什么,家里贴对联了没有,能不能吃上肉,吃上饺子,高兴的时候会不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会不会说闲事等等,都可以让农民听得懂,农民也知道怎样回答。但青年学生大多是大学生,说话文绉绉的,要用很多书面语言,结果弄得无法和农民交流。作家柳青经常一身农民打扮,和农民一起耕地,一起播种,一起收获,不知道的以为他是个地道的农民,其实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而且会说好几国的语言,令采访的记者大为惊诧。王阳明的《传习录》这样写道:“你们拿一个圣人去与人讲学,人见圣人来,都怕走了,如何讲都行?须做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他与人讲学的时候要看接受对象,看这些人能否接受自己的语言,要根据这些人的文化水平来选择语言。他曾经教育见了巡抚队伍而奔跑躲避的孩子,教孩子们不必害怕,在道旁叉手站立就可以了。他曾经教聋哑人杨茂“致良知”,而且告诉他,不用说出来,终日听自己的心,不用耳朵听,就可以获得良知。

讲学的人一般都是大儒,即便到了现在,讲学的人一般也是大学教授或者是大学教师,或者是民间讲成功学的一批人。大学教授讲课的时候大多有些文绉绉,听课的人水平并不低,都是大学生。倘若大学教授送课下乡,要到各个地区给老师们讲课。说话也没必要非得通俗易懂。倘若他们要给企业家讲课,要给普通人讲课,就得弄得通俗易懂,不然听课人有可能接受不了。即便是地方领导讲话,也仍然不可过于雕章琢句,不可以弄得太文雅,以免很多事情说不到位。因为领导开会的时候一般会布置任务,会表扬一些人,会批评一些坏现象,倘若这个时候弄得过于文雅,就弄得任务表述不清楚,批评力度不够,可能会起到不好的作用。很多地方领导用家乡话来开会,不管底下人听懂听不懂,都说出去。很可能有一部分人听懂了,有一部分人听不懂,但听不懂人惧惮领导的权威,就要问问那些听懂的人,当然也就弄懂了。倘若要提升开会效率,领导就要用普通话来开会,该严厉的时候严厉,该和气的时候和气,就可以让每一个人听懂。但有的领导不愿意说普通话,觉得说普通话过于女人气,过于文雅,没有什么力度,而说家乡话却很有力度,就直接说家乡话了,即便开会的效率比较低,他们也不在乎。

谈话也是如此,要看清对方的接受程度。倘若对方是一个老师,那么谈话就要文雅一些,不能满口粗话,以免让对方听着刺耳;倘若对方是一个小孩子,那么说话就要尽量通俗易懂,用孩子身边的事物打比方,就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讲得明白如话。倘若对方是一个经常传闲话的女人,那么讲话就要有所限制,不该说的不说,随意引申的想法就不能说,有些不该传播的话也不能说,只说眼前一些杂七杂八的琐碎事情,尤其是风月之事不可乱说,即便是胡乱猜疑,也不能说,以免传得满大街都是。两个人谈话,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在互相交流信息,丰富认知系统。倘若两个人交流,没有任何信息获得,那么这种交流就是无效的,只会浪费时间;倘若他们互相宣泄了情感,就不叫浪费时间。很多人说话只是顾及自己的情感宣泄,却不会顾及对方的接受程度,说了一大堆,只是把对方当成了树洞,要把自己知道的事全都说给树洞听,对方有回声和没回声是一样的,只需要自己说完就可以了,感觉非常痛快,而对方痛快不痛快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这种人一般都有一些自私,只顾着自己宣泄情感,却不管对方能否接受。倘若说的是一些坏事,就很可能给对方引起不好的情绪反应,但说的人并没有察觉,就算是放毒了;倘若说的是好事,对方也跟着高兴起来,那么就有“众乐乐”的意思了。

谈话和讲学是一个道理,要找到受众,而且要清楚地知道受众的接受水平,就要选择合适的语言来讲,不然说半天,对方听不懂,等于鸡同鸭讲,也就没有什么效率了。一些人谈话没有什么主题,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起什么就说什么,说完感觉很痛快,其实只是宣泄情感,却没有按照一个主题来说事。当然,普通人不是写论文的教授,不可能按照一个主题来查资料,说事,很可能看到的信息是琐碎的,就会把琐碎的信息说出来,和对方交流。即便无法交流,双方各说各的,也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情感宣泄。交流效率低是因为双方没有找到合适的语言,没有互相认同,甚至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吵起来了,那么交流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谈话要看对象,看到对象的接受程度,选择对象能够听懂的语言,使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逻辑,就能够提升交流效率。说话还要看场合,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简直是一定的。倘若人人都像王阳明那样,从小孩到聋哑人,都能教他们致良知,都能和他们交流,就算是圣人了。跟小孩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肢体语言,就可以教他们学会一些技术,理解抽象的道理。和聋哑人交流可以采用笔谈的方式写字来交流,简短几句话就能直指人心。

讲学和谈话一定要看对象,根据对象的接受程度来选择语言,这样就可以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能够获得对方的认同,不然就会事倍功半,交流效率很低了。

来源:铁剑帮帮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