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细想啊,咱们每天从嘴里蹦出来的话,就像撒在人生路上的种子——种下抱怨的刺槐,迟早扎自己的脚;
老话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话可不是迷信。
您细想啊,咱们每天从嘴里蹦出来的话,就像撒在人生路上的种子——种下抱怨的刺槐,迟早扎自己的脚;
播下希望的向日葵,转角就能遇见光。
记得前楼李老师家那档子事吗?儿子高考前夜,她非当着孩子面念叨"要是考砸了全家都完蛋"。
结果孩子手抖得连名字都写歪了,后来复读那年,李老师改口就说"妈信你能行",您猜怎么着?
那孩子现在都在重点大学当助教了。您说这嘴是不是开过光?
我认识个开早餐铺的周姐,凌晨三点和面时总哼着小调:"今儿的油条准能炸出金元宝"。
有回暴雨淹了半条街,别家都在骂娘,她倒乐呵呵支起雨棚:"老天给咱冲凉快,客人吃得舒坦!"
结果那天她家摊前排队的伞,比清明上坟的人还多。
古人讲"口乃心之门户",真真是至理名言。您看那些把"穷死了""烦透了"挂嘴边的人,日子就像被施了咒似的越缠越紧。
反倒是巷尾修自行车的赵伯,轮胎爆了都能笑出褶子:"又学会补新花样,赶明儿能开培训班!"
去年人家愣是把修车摊扩成了电动车行。
说话这事儿,讲究个"四两拨千斤"。
邻居小夫妻以前吵架像放炮仗,自从把"你永远改不了"换成"咱们慢慢来",现在阳台上的绿萝都比别人家长得旺。
这让我想起苏东坡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些话咽下去,反而能嚼出甜味儿来。
我二姑奶奶活到九十九岁,临走前还耳聪目明。
她有个绝活:见着晚辈就说"这孩子有福相",买菜找零必道"托您的福"。
您要问她长寿秘诀,她就眯着眼笑:"舌头打个转,福寿自然来。"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菜根谭》里说的"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现代人压力大,难免想发泄。但您发现没有?
那些在办公室嚷嚷"累成狗"的,下班真就瘫着像死狗;
而把"今天收获大"当口头禅的,加班都能哼着歌。
就像我健身房的私教说的:"你老说自己不行,肌肉都听得懂。"
有个玄乎事儿您可能不信。
我们单位保洁吴婶,每天擦玻璃都念叨"亮堂堂的照见好运气",结果她儿子真就中了拆迁票。
同事笑说是"母凭子贵",我倒觉得是她那些吉利话攒成了功德箱——您往宇宙里发送什么频率,它就回馈什么信号。
话说回来,嘴上的风水不是要咱装假。
就像《围炉夜话》里讲的"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做人",该较真时不含糊,该柔软时不刻薄。
对门张阿姨批评孙子从来不说"笨",而是"这道题在等你开窍呢"。
现在那孩子见人就显摆奶奶教的"智慧咒语"。
最后送您个实在话:从明天开始,把"真倒霉"换成"长经验",把"我恨死"改成"我懂了"。
保管不到百天,您会发现自己走路带风,连小区流浪猫都爱蹭您裤脚。
要问为啥?老辈人早说了:"嘴里含蜜的人,连影子都是甜的。"
来源: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