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犹太教对唯物主义的看法是复杂且辩证的。它并不断然否定物质世界的重要性,但坚决反对将物质追求视为人生的终极目的。
犹太教对唯物主义的看法是复杂且辩证的。它并不断然否定物质世界的重要性,但坚决反对将物质追求视为人生的终极目的。
总的来说,犹太教的态度可以概括为:拥抱并圣化物质世界,但反对物质主义。
以下是详细的分解:
一、 核心原则:肯定物质世界的神圣性
与一些将物质世界视为虚幻或罪恶的宗教传统不同,犹太教对上帝创造的世界持极其积极的态度。
1. 上帝创世是“好的” :《创世记》第一章反复强调,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Tov Meod)。这包括物质、身体和一切物理存在。因此,物质本身是神圣的,是上帝的杰作。
2. 圣化物质(Elevating the Physical) :犹太教的核心使命不是逃避物质世界,而是圣化(Kedushah)它。通过遵守诫命(Mitzvot),犹太人将日常的、物质的行为转化为神圣的行为。
· 例子:吃饭前背诵祝祷,将进食从单纯的生物需求转变为一种敬拜行为,感谢上帝的供应。
· 例子:遵守安息日(Shabbat),享用美酒、美食,并将其视为一种神圣的喜悦,而非罪恶。
· 例子:夫妻间的性关系不仅是生育手段,更是在婚姻盟约内的一种神圣连接和喜悦。
3. “修复世界”(Tikkun Olam) :这个重要的概念要求犹太人积极参与到物质世界的改善中,如慈善(Tzedakah)、追求社会公义、保护环境等。这需要在物质领域采取实际行动。
二、 对哲学唯物主义的拒绝
尽管肯定物质世界,但犹太教断然拒绝哲学唯物主义——即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实在,意识纯粹是物质的产物,不存在神或灵性领域”的信念。
1. 上帝是超验的创造者:犹太教的基础是一神论。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维持者,祂超越于物质宇宙(** transcendent),同时又内在于其中(immanent**)。唯物主义否认上帝的存在,这与犹太教信仰完全对立。
2. 灵魂的存在:犹太教认为人不仅有身体(guf),还有永恒的灵魂(neshama)。灵魂是“上帝的形象”(Tzelem Elohim)的一部分,是道德、意识和灵性的源泉。
3. 律法的神圣来源:《托拉》和诫命被理解为神圣的启示,而非人类物质活动的产物。其权威性来自上帝,而非社会契约或物质需求。
三、 对物质主义(Materialism)的批判
犹太教更深刻地批判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的物质主义,即崇尚消费、财富和享乐,并将其视为人生最高目标。
1. 偶像崇拜(Avodah Zarah) :物质主义在犹太教眼中是一种现代形式的偶像崇拜。当财富、财产、地位或享乐成为一个人生活的核心焦点时,它们就成为了“偶像”,取代了上帝的位置。这直接违反了十诫中的第一和第二诫。
2. 财富是工具,而非目的:犹太教不认为贫穷本身是美德,财富是罪恶。许多犹太先知和拉比本身就是商人或工匠。然而,财富是一种责任和工具,应用来服务上帝、帮助他人(通过慈善)、支持社区和过有尊严的生活。其价值在于你如何用它,而非拥有它本身。
3. 《托拉》的警告:《申命记》8:11-18 发出了经典警告:“你要谨慎,免得忘记耶和华—你的神……恐怕你吃得饱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就心高气傲,忘记耶和华—你的神。” 繁荣最容易导致的危险是骄傲和忘记上帝。
四、 理想的平衡:“黄金中庸”
迈蒙尼德(Maimonides)等犹太哲学家倡导“黄金中庸”(Golden Mean)的生活方式。即在物质和灵性之间寻求平衡。
· 一个人不应禁欲苦修,也不应穷奢极欲。
· 应当追求足够的财富以确保健康、安全和尊严,从而能够解放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敬拜和行善。
· 最终目标是利用物质资源,去追求更高的灵性和道德目标。
不同教派的视角
· 正统派:最严格地遵循通过律法圣化日常生活的模式,对消费主义和现代物质文化保持高度警惕。
· 保守派与改革派:同样批判物质主义,但可能更专注于从社会公义(Tikkun Olam)的角度出发,批评经济不平等和过度消费对社会的危害。
总结
犹太教对唯物主义的看法是:
1. 拒绝哲学唯物主义:坚信上帝、灵魂和灵性维度的实在性。
2. 拥抱物质世界:视之为上帝美好的创造,是进行圣化活动的舞台。
3. 强烈批判物质主义:视其为一种偶像崇拜,警告财富带来的道德和灵性危险。
4. 倡导平衡与责任:财富是工具,应用来服务更高的目的——服务上帝和帮助他人。
最终,犹太教的理想不是脱离物质的苦行者,也不是沉溺于物质的享乐者,而是一个用神圣的意图去驾驭和使用物质世界的“圣洁战士”。
来源:海棠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