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此次发布的选帅公告来看,本轮选帅“有的放矢”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足协一改往昔多次选帅时的含糊其辞,选聘标准与带队目标均较为明晰,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
9月10日据直播吧的消息,在谈及国足选帅这一话题时,《工人日报》撰文指出,足协本轮选帅可谓“有的放矢”,业内人士皆表示不能“换汤不换药”。
从此次发布的选帅公告来看,本轮选帅“有的放矢”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足协一改往昔多次选帅时的含糊其辞,选聘标准与带队目标均较为明晰,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
具体而言,此次中国足协对于国足新帅的选聘标准多达7条,分别为:需持有职业级教练员证书,且执教执照处于有效期内;具备国际足联、洲际足联主办的国家队正式赛事决赛阶段主帅执教经历,或有欧洲、亚洲高水平联赛主帅执教经历;原则上年龄在60周岁以下,国籍不限,须全职工作;拥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身体健康,品行端正,具备良好的社会形象;无兴奋剂违规问题,无违法犯罪记录,以及不存在可能影响正常履行国家队相关职责的法律纠纷;能够深刻洞察现代高水平比赛的技战术特点、竞争态势与发展趋势,秉持积极主动的比赛理念与技战术风格。
对于此次足协选帅的条件,前国脚李毅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国足新任主教练的选择标准更为精细化。“从明确的年龄要求可见,中国足协认为国足新帅必须年富力强,且执教及带队征战国际大赛的经历也需丰富,以尽可能缩短与球队的磨合期。”
与此同时,中国足协也明确了新任国足主帅的带队目标,即持续提升国家男子足球队的竞技水平与国际足联排名,完成2030年世界杯参赛任务。据悉,如同聘用前几任主帅一样,中国足协仍将与国足新帅签订一份长周期的基础合同,并依据各阶段带队任务的完成状况,来决定是否与教练员执行下一阶段的合同。
总体而言,近年来,年轻化、技术化以及体系化已渐成国际足坛教练发展的潮流。例如,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32强球队的主帅平均年龄为54.6岁,60岁以上的主教练仅有7人。然而,中国足球名宿徐根宝曾直言:“教练员的黄金年龄应该在55 - 65岁之间。”国足新帅的年龄界限是否一定要限定在60岁以下,实则尚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新帅人选尚不明晰
据了解,中国足协此次国足选帅工作,实则自6月球队结束18强赛之后便已着手开展。前期主要致力于选帅模式的调整,期间亦收到了一些意向教练的资料,此次则是正式开启选帅流程。
例如在选帅模式方面,足协着重强调了选帅的技术性,即更多地尊重技术部门或技术总监的意见,赋予技术总监在选帅层面更大的权限,以此增强选帅层面的合理性。此外,在以往国足选帅时承担评议工作的足协专家组,在此次新帅选聘过程中仍将继续发挥作用。
对于外界关注的中国足协技术总监人选,多家媒体报道称,现年66岁的比利时人克瑞斯 - 范普维尔德极有可能再度出任这一职务。克瑞斯曾于2018年底至2022年6月担任中国足协技术总监,负责统筹中国足球技术发展、国际交流合作以及青训体系建设等工作。在其任职期间,主导制定“红图计划”,明确了中国足球国字号球队的技战术风格;创立“足球演绎法”,细化训练环节;推动国际足联和中国足协的合作项目得以落地实施。他还全程参与国足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的备战工作,并且参与女足选帅、青训大纲编制等事务。随着克瑞斯于今年8月底卸任摩洛哥足协技术总监一职,他很可能与中国足协再续前缘,并在此次国足选帅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中国足协已收到多份有意执教国足的候选教练员资料,但尚无确切信息表明足协已有意向人选。不过,鉴于此次选聘的报名时间截至9月20日,重点候选名单想必很快就会浮出水面。
谨防“换汤不换药”
据统计,近23年来,国足平均每任主教练的执教时长仅为1.6年,单届最长任期亦不足3年,这与亚洲乃至世界足坛强队主帅平均5年以上的执教周期相比,差距甚远。然而,在国足频繁换帅的背后,却是球队连续6届世预赛出局的尴尬境遇,这一现象深刻凸显出中国足球人才基础薄弱以及国家队体系建设缺失的沉疴痼疾。
不少业内人士在谈及国足换帅事宜时,均表达了一致观点,即此次选帅绝不能“换汤不换药”。“国足选帅设立成绩指标本无可非议,但如何将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有机结合,如何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以及如何选择真正契合中国足球现阶段发展实际的执教风格等问题,均需要有关各方审慎思考、精心谋划。否则,换帅之举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足无缘2026年世界杯,球队在2027年初的亚洲杯之前并无国际大赛任务,这无疑为新主帅提供了较为充裕的时间来熟悉和磨合队伍。因此,新教练完全能够依照自己的思路和规划,系统地打造一支全新的国家队。
据悉,国足计划于10月组织新一期集训,并将参加两场国际热身赛。倘若一切进展顺利,届时球队将在新任主帅的引领下亮相。
来源:体育FA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