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27条冷知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0 15:52 1

摘要:元太祖二年(1207年)冬,斡亦剌部主动归顺成吉思汗军队,并帮助其收服十余个林中部落。

1、瓦剌又被称为斡亦剌、卫拉特、额鲁特等,意为“森林中的百姓”。

2、其最初发源于色楞格河下游、叶尼塞河上游和贝加尔湖附近森林地带。

3、元太祖二年(1207年)冬,斡亦剌部主动归顺成吉思汗军队,并帮助其收服十余个林中部落。

4、成吉思汗在斡亦剌地区建立千百户制,任命斡亦剌氏族贵族为千百户长,斡亦剌社会由此开始逐渐向早期封建制转化。

5、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瓦剌被明成祖大败,被迫上贡马匹谢罪。

6、瓦剌首领马哈木的儿子脱欢,在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夏,在饮马河北击败势弱的阿鲁台。

7、脱欢在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逐渐使土尔扈特、辉特部众服属,整顿内务,掌握瓦剌大权。

8、脱欢之子也先上台后,西攻哈密,活抓哈密国王和太后,攻破兀良哈,东边又征服了女真部落,威胁朝鲜。

9、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先发动土木堡之变,擒获明英宗。

10、土木堡之变后,也先挟持朱祁镇攻打北京,于谦力排众议,组织军民守卫京师,打赢了瓦剌。

11、瓦剌在清朝时分为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部以及依附于杜尔伯特的辉特部。

12、瓦剌与成吉思汗家族通过联姻结成紧密关系,忽秃合别乞的儿子脱列勒赤娶了成吉思汗的女儿扯扯干,另一个儿子亦纳勒赤娶了术赤的女儿火鲁。

13、瓦剌在元末时期,因农民起义和蒙古封建贵族集团内讧不断,对其控制越来越弱,为瓦剌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14、瓦剌在鼎盛时期,疆域西北起额尔齐斯河上游直抵巴尔喀什湖,北连叶尼塞河上游,东至呼伦贝尔草原一带并控制了女真诸卫和朝鲜,向南直抵长城。

15、瓦剌的军事制度承袭了古代漠北游牧民族的十进制军政合一制度。

16、瓦剌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学会了内地的农耕、陶冶、冶铁等技术。

17、瓦剌与明朝的关系时而友好时而敌对,友好时通过朝贡与互市进行贸易往来。

18、瓦剌首领猛哥帖木儿(蒙古名浩海达裕)带领瓦剌逐渐走向强盛,当时瓦剌部已有四万之众。

19、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瓦剌部首领克呼古特乌格齐哈什哈杀掉了当时的蒙古大汗额勒伯克汗。

20、瓦剌的宗教信仰最初为萨满教,后来逐渐改信藏传佛教。

21、瓦剌的手工艺较为发达,尤其是皮毛制品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22、瓦剌的畜牧业以马、羊、牛等为主,马匹在其军事和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23、瓦剌的社会组织以部落为单位,每个部落有自己的首领。

24、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内部矛盾激化,逐渐走向衰落。

25、瓦剌与鞑靼长期对立,双方为争夺蒙古地区统治权,时而兵戎相见,时而联姻而居。

26、瓦剌人在迁徙过程中,逐渐适应了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游牧生活方式。

27、瓦剌的名称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献中有多种写法,反映了其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播的过程。

来源:人文历史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