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自杀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会带来深远的社会、情感及经济影响。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共同设立了该节日,旨在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传播知识,预防自杀,降低自杀率。
2025年9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自杀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会带来深远的社会、情感及经济影响。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共同设立了该节日,旨在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传播知识,预防自杀,降低自杀率。
哪些疾病可能引发自杀?
1、抑郁症:大部分自杀者患有抑郁症或处于抑郁状态,抑郁症导致自杀的首要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及自责自罪,常伴有睡眠和食欲紊乱,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杀行为。
2、精神分裂症:此类患者自杀多受幻觉、妄想等症状驱使,或因继发抑郁情绪所致。
3、酒依赖症:酗酒成瘾者的自杀风险较高,是仅次于抑郁症的自杀相关障碍。
4、双相情感障碍:发作期间可出现严重情绪低落、言语减少和自杀倾向。
如何识别自杀风险?
当你身边的家人或朋友出现以下状态或行为时,需要及时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为这可能是自杀前的信号!
1、情绪低落:感到无助、绝望、无望等;
2、社交隔离:变得孤独、退缩,不愿和家人和朋友交流,也不想参加社交活动;
3、行为改变:表现出行为上的改变,比如睡眠障碍、食欲变化、性格改变等;
4、喜好消失:比如不再关注自己的爱好、放弃自己的职业生涯等;
5、变得经常沮丧和痛苦:在情绪上体验到一种沮丧和痛苦的状态,日复一日,逐渐增多;
6、暴力倾向:表现出自残或对自己或他人的暴力倾向;
7、声称自杀:在生活中主动说出自杀的念头或想法。
科学预防:从“意识到行动”
1、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学习基本心理知识,识别自身与他人的情绪变化。鼓励公开、非评判性地谈论心理困扰和自杀念头。
2、有效倾听与陪伴:不否定、不批评,给予对方充分表达的空间。多使用“我在这里陪你”、“你想聊聊吗?”等支持性语言,避免说“你想开点”、“别矫情”等无效安慰。
3、鼓励专业求助: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是重要的支持资源,可拨打中国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等寻求帮助。
4、减少自杀工具的可及性:安全存放药物、刀具等危险物品,加强对高楼、桥梁等场所的安全管理。
预防自杀不仅是专业人员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通过倾听、陪伴、支持和引导,我们可以帮助那些陷入心理困境的人重新找到希望。愿我们都能用善意和行动,点亮彼此生命中的光。
来源:中食报健康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