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在昨天的文章中,对此事有过详细介绍。另外,文中还提到了另一件事,瑶瑶的弟弟发了一条状态,说自己一直被人跟踪。不过,这条博文很快又消失了,不知是不是被平台删除的。
9 月的华北平原,秋风已开始染黄玉米地的边缘,河北沧州孟村瑶瑶孤零零的坟头在旷野中更显凄清。
中元节前后,瑶瑶的坟前曾摆满了鲜花,那都是素不相识的网友们来祭奠瑶瑶时带来的心意。不过,目前这些鲜花已经被损毁、丢弃一空,不免让人感到有些痛心。
很明显,这是有人不希望大家怀念瑶瑶,不希望此事再引起关注,甚至不希望瑶瑶的灵魂得到慰藉和安宁……
笔者在昨天的文章中,对此事有过详细介绍。另外,文中还提到了另一件事,瑶瑶的弟弟发了一条状态,说自己一直被人跟踪。不过,这条博文很快又消失了,不知是不是被平台删除的。
昨天晚上,瑶瑶的弟弟再次在直播中连线媒体人李达森,对该情况作了说明。
此事源于这个刚成年的年轻人朴素的诉求,据直播中透露,瑶瑶弟弟此次外出的目的,是想当面反映情况,为姐姐寻求更有力的帮助。他甚至有意欲前往北京,但在途中发现自己一直在被人跟踪,目前已经安全返回孟村。
这个从未经历过复杂社会的年轻人,在姐姐惨死、坟前鲜花被毁的双重刺激下,带着满腔悲愤和一丝鲁莽,独自踏上了北上的旅程。他说走到哪儿都“被人跟踪”,甚至到别的城市“也有人跟踪我”。这些细节,一度让网友们无不为之揪心。
在长达几十分钟的视频连线中,李达森耐心劝说这位情绪激动的年轻人。"现在案件还在侦查阶段,所有证据都在固定中,这时候乱跑没有必要,去了也是徒劳的。"他建议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沉住气,在家等调查结果,配合检方及公安部门的工作。
李达森的话语透着理性与关切。他特别提到,类似的重大恶性案件往往需要漫长的法律程序,不是着急就能快速解决的。越是大案要案,越要讲求实事求是,证据务必真实,证据链务求完整,毕竟全网的眼睛都盯着呢。
结合以往的案例参考,也确实如此。比如如网红罗大美遇害案从发案到二次开庭已历时两年多,至今仍未宣判。事情的关注度到了这种地步,相信相关部门一定能真实还原事实真相,依法秉公办理。
这番话让瑶瑶弟弟逐渐冷静下来,承认自己 "做事欠考虑,太鲁莽了"。
不过,这场劝说也引发了网络争议,有网友质疑李达森 "反水"。
面对质疑,这位始终坚守报道的媒体人在直播中情绪激动地回应:"我反水了?我是第一个将这件事捅出来的,让全国网友关注到的,对方不一定多痛恨我,还我反水了!我问你,若是瑶瑶弟弟到处走,真的捅出什么篓子来,这个后果谁给他承担?"
他解释道,劝阻并非妥协,而是保护 —— 瑶瑶已经不在了,不能让这个家庭再出任何意外。李达森的坚持并非没有道理,根据法律程序,案件在侦查阶段的信息需严格保密,家属此时奔波不仅没什么效果,反而可能影响调查进度。
据了解,瑶瑶的事情发生后,其实是被压了几天的,除了当地人知道,网上并没有消息。而李达森在事情发生后第二天就进行了实地采访,随后又顶着压力将此事在网上曝光。目前,他仍与瑶瑶的家属及律师保持接触和沟通。
因此,要说他反水,我觉得不太可能。他只是从现实角度出发,劝说瑶瑶的弟弟不要一时冲动做出傻事,这是善意且理性的劝导。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有些网友自己置身事外,却在网上发表一些偏激和带有导向性的评论。悲愤的心情可以理解,希望尽快看到正义审判结果的迫切心情也可以理解,但诱导家属冲动行事确实是不可取的。
更何况,瑶瑶的弟弟也才刚刚成年,甚至可以说还是个孩子,他能做什么?而且他社会经验不足,他还无法判断出有些事情的严重程度,更无法理解社会的险恶,贸然外出真的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现在,瑶瑶事件的网络热度确实降温了很多,但关注这起案子的网友也不少,大家都在翘首期盼最终的结果。
值得庆幸的是,该案已由沧州市公安局指定肃宁县公安局异地侦办,原因正是 "为依法严格公正办案",避免当地势力干扰。这种制度设计给了公众基本的信心保障。
对于瑶瑶的家人来说,耐心等待或许是一场艰难的修行,但正如罗大美家属两年多的坚持所昭示的那样,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份理性的关注、每一次合法的监督,都是对施暴者的震慑,对受害者的告慰。
同时,只要案件有进展,我们媒体人都会进行报道。比如小三的情况是否属实?金某的父亲有没有涉案等问题,没有报道就是还在调查当中,大家耐心等待结果吧。
敬请点赞,转发,关注。
来源:十九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