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粒种子,有多朴实,就有多神奇。种子扎根大地绽放的生命力,带给人间无限壮丽。梁增基长期扎根于长武鹑觚塬上,从零起步开始旱作小麦育种研究、推广,成绩卓著。在他工作的长武县群众中长期流传着“要吃粮,找老梁”的民谣。他的努力,让田野长满希望,让群众感到温暖,也让一个
一粒种子,有多朴实,就有多神奇。种子扎根大地绽放的生命力,带给人间无限壮丽。梁增基长期扎根于长武鹑觚塬上,从零起步开始旱作小麦育种研究、推广,成绩卓著。在他工作的长武县群众中长期流传着“要吃粮,找老梁”的民谣。他的努力,让田野长满希望,让群众感到温暖,也让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种在了人们心里。
梁增基不仅奉献出了著名的“长”字头系列小麦麦种,从“长武702”“长武7125”“长武131”“长武134”“长旱58”,到“长航一号”,这些麦种累计推广超亿亩。同时,他也用他的创新性工作给我们带来了活生生的精神之种,使自己成为服务党和群众需要的“种子”。
梁增基带给我们坚定信念的种子。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做事的动力之源。梁增基生于1934年,是经历两个社会、见证两个时代的人。他的信念是什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畏艰苦,珍惜自我,不要浪费自己的一生,努力发挥自己的创新性、创造性,给祖国和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个坚定信念,使他守志如一、知行合一、表里如一。他把给祖国和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落在行动上、坚守一辈子,活出了本真,也活出了劳动者最美的样子。
梁增基带给我们顽强意志的种子。要干成一样事,意志、韧性、坚持、拼劲,都是重要构件。择一事、终一生,梁增基做到了。他在攀登自己心中的“珠穆朗玛”,奋斗不止。梁增基说:“我始终没有被困难吓倒。”梁增基的旱作小麦育种研究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他面临的不只是研究工作的道道关口,还有基础条件的一穷二白,他都咬着牙坚持,几乎是“死磕”,一步步“磕”出了旱作小麦育种的新天地、新境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赞道:“旱地小麦育种,梁增基是王牌。”
梁增基带给我们持续创新的种子。持续创新,是社会和生产发展的引擎。育种的过程,本质就是生命创新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充满了选择、震荡、冲决、冷热甚至风雨侵袭。在旱地小麦育种领域,梁增基勇于打破惯性思维、突破路径依赖,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他这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不断突破自我的专业追求,也正是当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创新精神。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奋斗者,都要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把每一项工作都能干出彩、干出色。
梁增基带给我们严格自律的种子。梁增基说话、做事朴实,吃饭、穿衣朴素,几乎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能做到自奉甚简,律己很严。他说过一句很带感情的话:“在我的一生中,如果有人要损害国家或公众的利益,我是坚决抵制和反对的,我本人也是宁可损失自己的利益,绝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别人的利益。”这些,实践证明,他都做到了。他以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成为实打实的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好样子。
播撒在广袤田野里的种子,带来收获的希望;种植在干部群众心里的种子,蕴蓄奋斗的力量!
本文转载自 咸阳日报评论员
来源:遇见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