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央视纪录片 探滨城创新密码丨保税区企业云遥宇航:建全球气象遥感星座 用精准数据赋能未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17:06 1

摘要:科技创新征途漫漫,唯有勠力攻坚勇毅前行。8月10日至15日,全景式记录天津滨海新区勇闯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沿、书写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的六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连续热播,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该纪录片不仅是新时代

科技创新征途漫漫,唯有勠力攻坚勇毅前行。8月10日至15日,全景式记录天津滨海新区勇闯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沿、书写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的六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连续热播,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该纪录片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科技进步的缩影和礼赞,更是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命题的响亮回答——如何以科技创新为牵引,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这条征途上,新区以扎实的实践,亮眼的成果,充分展现其作为国家级新区、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和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滨海担当”与“滨海作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滨海动力”,拿出“滨海方案”。

为真实记录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的实际行动,深度聚焦企业创新步伐,充分展现创新成果与活力。区融媒体中心派出记者深入纪录片报道企业展开调研,于今日起推出“回放央视纪录片 探滨城创新密码”特别报道,充分讲好滨城创新故事。请看首篇《从滨城走向全球!云遥宇航:气象遥感,赋能未来》。

北京时间2025年9月5日19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谷神星一号(遥十五)运载火箭,将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遥宇航)研制的山东海洋集团号卫星(云遥一号27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是云遥宇航在2025年进行的第4次发射任务。而对于这家“造星”的企业来说,更大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由90颗商业气象卫星在轨运行的全球组网星座,构建实时全球大气层与电离层探测系统。该系统建成后,将服务于气象预报、防灾减灾、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时效性优于20分钟的气象数据。

那么,在这家专业从事气象卫星载荷研发、气象数据采集、气象应用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创新密码?今年8月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的六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中给出了答案。而在云遥宇航董事长李峰辉看来,这个密码就是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平台共建等方面持续投入。

90颗全球组网星座计划稳步推进

“最新预报显示,前方台风路径变化,有多个低压气旋生成,预计会对原有意向中纬度航线造成较大影响,建议航线调整为高纬度阿留申南西行。”——这是一封来自云遥宇航的气象导航邮件,它让一艘20000立方米的中型液化石油气船的船长第一时间调整航向,安全避开了正在形成的热带风暴。最终,这艘远洋巨轮提前45小时抵港,航程节省约460海里,节省燃油44mt(公吨)。

这一切的背后,正是“云遥气象星座”的精准探测。“为了进一步实现气象数据的国产化,给行业用户提供自主的数据服务,我们需要积极构建并持续完善属于自己的商业太空大气探测体系。”李峰辉坚定地说,“国家的需求,就是攻坚的方向。”

而面对攻坚难题,云遥宇航的商业逻辑是:攻克星载GNSS掩星探测等关键技术,将单星成本从亿元级压缩至百万元级,从而不断推动小卫星轻量化设计和批量化生产,探索出一条“成本可控、性能优异、应用高效”的商业星座模式。目前,云遥宇航已完成五轮市场化融资,总额达4亿元。

在这家公司里,记者也看到了其创新征途中满满的硕果:2023年11月,云遥宇航上海子公司获批建立院士工作站;2023年12月,“天津市微波遥感对地观测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2024年1月,云遥宇航与天津大学成立“海洋遥感技术联合实验室”;2023年7月,经过气象局评估,掩星数据质量满足数据天气预报要求,通过中国气象局业务准入评审,也是国内首个通过中国气象局数据产品业务准入评审的社会化观测数据产品;2024年12月,云遥气象星座系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2024年4月,云遥宇航作为中国唯一受邀商业掩星公司参加EUMETSAT会议,掩星数据质量得到一致好评。国际权威专家首次公开参与ROMEX试验的全球12家掩星数据评估结果,云遥低成本、小型化低轨卫星的掩星产品质量已达到COSMIC-2、Metop和PAZ等气象卫星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云遥宇航已成功发射了47颗云遥气象星座气象卫星,每天可生产数万条大气廓线产品和电离层廓线产品,初步形成了从上游卫星载荷研发、单机制造,到中游空间气象数据获取、遥感数据处理,下游空间数据分析、反演、预报预测、行业赋能的全链条技术体系和产品规划,基本具备了大气及气象海洋服务全流程技术支持、数据赋能和集成应用能力。” 李峰辉表示,云遥气象星座是企业的核心工程,其目标是建成90颗卫星组成的全球领先气象探测网络,实现大气层、电离层全维度、高精度数据采集。目前该计划正在稳步推进。

下一步将增加卫星载荷种类

目前,云遥宇航已获得授权专利超过120项,其中发明专利60余项,充分彰显了这家企业持续的创新能力。这背后,正是李峰辉带领的一支不断突破技术难关的团队。核心团队整建制源自航天五院,具备卫星设计、载荷研制、在轨运维及数据处理的全流程经验。现有多位气象数据与行业应用专家加入,形成“星座建设+气象科学+行业应用”的复合团队。

6年来,从入驻天津港保税区时的初创团队,到国家重点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云遥宇航在天津拔节生长。李峰辉表示,天津有非常好的航天基因和应用场景优势。在这里,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8357所、8358所,有中电18所。云遥宇航的卫星有50%以上的部组件产自天津。而目前,企业已与天津市气象局达成合作,为天津港提供实时的海风、海浪数据,及海上风电项目选址建议。

创新是有密码的,创新也是无止境的。李峰辉透露,下一步打算增强天津区域探测能力,增加卫星载荷种类,这些卫星上面将附有红外、微波、多光谱、高光谱等多种探测仪器,能够为天津的气象、环保、应急、水利等多个领域,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源。从天津港保税区的蓝天延伸到浩瀚的宇宙,云遥宇航更大的创新征途才刚刚开始。(记者 单毅)

来源:津滨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