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吉华街道针对吉华路与丽湖一路路口水官桥底的照明短板问题,启动照明提升改造工程,新增13盏LED路灯,解决夜间照明不足难题,为城市公共空间注入“温度”与“亮度”。
近日,吉华街道针对吉华路与丽湖一路路口水官桥底的照明短板问题,启动照明提升改造工程,新增13盏LED路灯,解决夜间照明不足难题,为城市公共空间注入“温度”与“亮度”。
吉华路与丽湖一路路口水官桥底区域,是连接周边居民区与工业园区的关键交通节点,其夜间照明质量直接关系到市民通行安全。近年来,随着周边工业园区快速发展,该区域大货车、电动自行车等车流辆激增,原有照明设施因规划滞后、亮度不足,逐渐无法满足通行需求。“晚上路过桥底总觉得看不清,电动车和大货车混行,心里总捏着一把汗。”周边居民多次通过社区反馈、政务平台留言等渠道,呼吁补强该区域夜间照明,消除安全隐患。
改造前后,桥底夜间照明效果对比。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吉华街道聚焦居民诉求,将该区域照明改造列为民生实事重点项目,迅速组织市政、电力等专业人员现场核查,精准锁定“照明覆盖不全、部分区域眩光、线路规划杂乱”等问题,制定“全域增亮、重点补强”的改造方案。
“在灯具选用上,我们摒弃传统高耗能灯具,优先选择高效节能的LED路灯,并根据桥底不同区域照度需求优化配光曲线——在车流密集路段加强光照强度,在行人通道控制光线柔和度,既实现照明全域覆盖,又避免强光眩光干扰视线。”吉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市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电力线路铺设环节,施工团队更是下足“绣花功夫”:提前对现场地下管线全面探测定位,避开燃气、供水等设施,规划出一条安全系数高、建设成本优的“专属通道”。针对部分高大树枝遮挡灯光的问题,工作人员同步开展树枝修剪作业,确保灯光照射效果最大化。
桥底路段夜间照明亮度显著提升。
此次改造后,桥底夜间照明亮度较此前提升近3倍,过往车辆驾驶员视线更清晰,行人与电动自行车通行也更安心。“现在晚上走桥底,路面看得清清楚楚,安全感直接拉满!”家住丽湖花园的居民李女士感慨道。
该工程也为吉华街道处理类似民生问题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精准摸排+定制方案+精细施工”,有效破解“管理主体多、规划滞后”等难题,成为街道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的典范。
版权声明:龙岗融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黄珍珍
编辑:郭斌 刘芳菲
本文来自【深圳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