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昨天被粉丝提及“西山居是游戏行业黄埔军校”的时候,我心中一沉,因为类似的称号有太多——“直播行业黄埔军校YY直播”、“手机行业黄埔军校魅族”、“自动驾驶行业黄埔军校百度”...光环之下,这些公司的命运惊人相似:曾经辉煌,如今困顿。
在昨天被粉丝提及“西山居是游戏行业黄埔军校”的时候,我心中一沉,因为类似的称号有太多——“直播行业黄埔军校YY直播”、“手机行业黄埔军校魅族”、“自动驾驶行业黄埔军校百度”...光环之下,这些公司的命运惊人相似:曾经辉煌,如今困顿。
“黄埔军校”是指人才的摇篮,但是这一称号对一家公司来说有时候不是件好事,而是人才持续流失的证明。 当一家公司反复强调自己是行业人才摇篮时,通常意味着它正陷入一种尴尬境地:业务下滑,核心骨干接连出走,中层管理者被高薪挖角。
当公司因培养新人能力获得行业口碑,反而会加速人才流失。这类“黄埔军校”的新人目标极其明确——镀一层金履历,转身接住竞品开出的难以拒绝的offer。而企业的应对策略,往往是进一步降低招聘门槛,用实习生填补骨干职位的空缺,导致产品漏洞频出,运营事故不断,最终陷入“人才质量下滑→市场竞争力萎缩→更无力留住人才”的死亡螺旋。
知乎上有一句评论点破本质:“所有自称黄埔军校的公司,都离死不远了。”试想,若企业仍居市场主导地位,怎会甘于此称号?美团、滴滴从不自称行业黄埔军校,正是因为它们核心团队稳定,很少遭遇骨干流失后反成竞争对手的困境。
而留不住人的核心,往往与薪酬体系和企业战略息息相关。以魅族为例,在互联网企业用资本杠杆实现指数级扩张的年代,魅族仍执着于硬件利润的线性积累。这种战略短视直接反映在薪酬体系上:当竞争对手用翻倍的薪资挖人时,魅族的薪酬却跟不上节奏。
保健品鼻祖太阳神集团的教训堪称非常典型(出现在很多商业案例中):它曾为中国商界输送无数精英,最终却发现“自己培养的毕业生,成了围剿自己的急先锋。
根源在于,当企业将资源全押注在品牌包装(如太阳神标志性的CI系统),却放任内部管理混乱,那些最懂产品、渠道与用户心智的骨干,自然带着全套商业模式转投敌营。初创公司最喜欢挖成熟企业的中层——因为他们既懂战略落地,又能带兵打仗。
当一家公司沉醉于自我标榜“黄埔军校”,本质上是在回避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能培养人才,却无法构建人才蓄水池?
来源:城市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