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明日报、央视新闻、扬子晚报、百度百科】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光明日报、央视新闻、扬子晚报、百度百科】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在娱乐圈,明星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或因新剧热播,或因生活点滴。
但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的每一次出现,都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敬意。
这个人,就是我们熟知的“济公”游本昌。
年初,他的病危风波让无数观众揪心。
如今,他的一个决定再次打破天花板,让整个娱乐圈陷入沉默。
提到游本昌,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他的“济公”形象。
那个头戴破帽、身着补丁袈裟、手持蒲扇的济公,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游本昌也因此成为“济公”的代名词,红遍大江南北。
然而,今年年初的一件事却让大家的心揪了起来。
在电视剧《济公》播出40周年主创见面会上。
游本昌透露自己“年初的时候,差不多死了一次,结果活过来了”。
他的这句话让我们意识到,原来那个潇洒的济公已经老了。
后来,还是他的女儿游思涵接受了采访,大家才得知真实的情况。
当时他的血氧含量低至80多,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医生就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而面对生死考验,游本昌也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豁达。
游思涵表示,他们家毫不避讳生死话题,之前她就跟父亲有过这方面的交流。
游本昌曾说过“不为生命的维系,只做必要的、及时的、对生命有价值的抢救”。
因此尽管游本昌在医院被下了病危通知书,但游思涵和哥哥最终尊重了父亲的意愿。
在是否进行过度抢救的抉择单上签下了“NO”。
幸运的是,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游本昌从死神手中挣脱,成功挺过了这场危机。
此前,游本昌就曾因住进养老院,引发网友对其子女“不孝”的质疑。
虽然他的子女们是尊重自己父亲的选择才这样做,但是还是有网友对此表达不理解。
事实上,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自主选择。
“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家”,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不断地交换战场。
而他这样的人生态度,也让不少网友直呼乐观。
但其实,他的乐观心态与他的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关。
1933年,他出生于江苏泰州一个普通家庭,童年在战乱中颠沛流离。
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他开启了演艺生涯。
起初,他只能饰演一些无名无姓、没有台词的龙套角色。
但即便如此,他也丝毫不敢懈怠,就算是再小的角色他也会尽全力饰演的完美。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跑了半辈子龙套的他迎来了他的转折点。
52岁的他,凭借“济公”这一角色成名。
但走红后却始却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初心,甚至为了艺术卖掉了房子,成立了“游本昌艺术团”。
他希望能够用艺术开导人心,进行美育事业的传承。
而他对艺术的投入,也让不少人近几年似乎很少听到他的消息。
但一部剧又重新将他拉回到大众的视野当中。
在王家卫执导的电视剧《繁花》中,他饰演“爷叔”一角。
游本昌凭借精湛演技再次惊艳观众,让更多年轻人认识了这位老艺术家的实力。
但“爷叔”这个角色与他以往塑造的济公形象反差极大。
前者沉稳睿智、气场强大,而后者疯疯癫癫,潇洒恣意。
在《繁花》片场,游本昌每天要工作将近十个小时。
这样的工作量对于青年演员来说都是挑战,更不用说已经年迈的游本昌。
但不论多晚,只要一开机,游本昌就马上充满精神,从不懈怠。
就连一场简单的吃饭戏,游本昌也有自己的理解。
在吃肉时,他选择将肉块掰碎后再吃。
大家还以为是他牙口不好,没想到游本昌却淡然回答。
“我演的是上海爷叔,不能够大口吃肉,如果大口吃肉我又变成济公了”。
正是因为他对这个角色的细节处理,才让这个角色深入人心。
而“爷叔”成为这部剧的“定海神针”无数观众被他细腻入微的表演打动。
本来以为这部剧就已经足够突破了。
没想到今年已经92岁的他,一个决定再次打破了天花板。
昨天,游思涵在节目中提到92岁的父亲游本昌计划进军竖屏短剧。
这让网友们不禁担心起来。
对别人来说,这个年龄可能都已经在颐养天年,但他却还是选择挑战这一全新领域。
而挑战这个行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因为大家都认为短剧是“快消品”和“流量的工具”。
并且竖屏短剧与传统电视剧有着本质区别。
短剧的受众主要都是年轻人,对剧情的反差要求更高,甚至拍摄方式也与电视剧的不一样。
甚至于就连不少年轻演员都不敢轻易的挑战,但92岁的高龄的游本昌却选择突破自我。
对娱乐圈来说,游本昌的挑战是用行动证明了,年龄从来不是限制艺术创作的枷锁。
他打破了年龄的限制,可以说是突破了天花板。
在当今这个时代,他在这个年龄选择突破自我,是多么难能可贵。
而他的勇气与突破,也足以让整个娱乐圈都沉默了。
但是这个沉默是认可的沉默。
这也让大家看到,只要有勇气和决心,什么时候都不晚。
在不少人将92岁与“安享晚年”画等号时。
游本昌却用“突破自我”,狠狠击碎了娱乐圈的天花板。
年龄从不是限制,热爱与初心才是永恒的动力。
他创作短剧,不是为了追赶潮流,而是想让“济公精神”走入年轻人的视线。
他钻研角色,也不是为了吸引关注,而是为了“不辜负观众”。
来源:北秋娱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