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不卖药,不靠医保,不拼补贴问诊,而是靠医生社区和科普内容一点点熬出来。
在中国互联网医疗的江湖里,丁香园是个异类。
它不卖药,不靠医保,不拼补贴问诊,而是靠医生社区和科普内容一点点熬出来。
从2009年开始,资本不断下注:DCM、顺为、腾讯、高瓴、挚信……豪华的投资人名单加起来,资金接近 49亿元,但等了十五年,这家公司依旧没有上市。
同行们早已各奔东西:
平安好医生2018年登陆港交所,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在电商医疗赛道杀得火热;
微医、方舟健客、健康160也都纷纷递表。
唯独丁香园,一直在要IPO的边缘徘徊。
如今,第三次传出上市传闻,资本的耐心终于等来了一点曙光:丁香园,或许真的要上港股了。
但悬念也摆在眼前:这一次,是兑现,还是再度失落?
01互联网医疗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卖药、跑医保、做问诊。
平安好医生是这样,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也是这样。
可丁香园选择了反向操作,它从一个医学文献检索网站起家,把医生们聚集在论坛上讨论病例、分享经验。
到今天,平台已经吸引了 900万注册专业用户,其中有 405万是执业医师,覆盖全国九成医生。
别人争流量,它攒口碑。
别人烧钱卖药,它做工具、做社区。
这就是丁香园的底气,因为医生群体是整个医疗行业最核心、最稀缺的资源。
一旦抓住,就很难被撼动。
丁香园的故事,本质上是创始人李天天的选择。
2000年,他还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因为检索文献不方便,他自己写了个网站。这一副业,很快吸引了大批医学生和医生。
2005年,儿子早产,命悬一线。
那一年,他彻底转了念头:与其做一个医生,不如帮助更多医生。
于是,他放弃博士学位,辞掉医生工作,南下杭州创业。
他知道,只有让医生变得更高效、更专业,才有可能救治更多的病人。
丁香园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从这里生根发芽的。
医生有多难伺候?
他们谨慎、挑剔,不轻易相信商业广告,可一旦信任,粘性极高。
丁香园真正的底气,在于它和医生之间建立的那份长期信任。
在这里,医生不只是用户,而是职业成长路上的伙伴。
有人把它当作课堂,靠在线课程和题库完成继续教育;
有人把它当作职场跳板,通过丁香人才平台寻找新机会;
有人则把它当成工具箱,“用药助手”“病例库”“指南解读”解决了临床中的具体问题;
还有更多人,把它视作学术圈的聚会场,从会议报道到科研调研,几乎所有交流都能在这里找到出口。
就这样,丁香园一步步把医生的学习、工作、交流和发展打包进同一个体系。
久而久之,这个“院子”不再只是一个社区,而成了医生职业生涯的基础设施,也正因如此,想要再复制出一个类似的平台,几乎没有可能。
02如果说医生社区是丁香园的“第一条腿”,那么走向大众就是它的“第二条腿”。
2014年,腾讯投资后,丁香园推出了“丁香医生”公众号,第一篇火到出圈的文章,是一则辟谣。
自那之后,“丁香医生”成了健康科普第一品牌。
随后,“丁香妈妈”“丁香家”相继上线,覆盖母婴、家庭健康等场景,凭借科学、专业、不迎合的内容调性,丁香园在公众中建立了强大的信任感。
这一步,彻底改变了丁香园的商业想象力。
这一转身,让丁香园的商业想象力一下子被打开。
在大众端,用户最先愿意为靠谱的答案付费。
无论是孕育课程、健康问答,还是慢病管理,知识付费成了丁香园的第一桶金。
随着影响力扩大,它又顺势切入健康电商,把科普内容和带货打通,营养品、保健品、健康设备都能在内容场景中实现转化。
最近两年,AI的兴起更是给了丁香园新的抓手:从临床简报到智能问诊,再到医考题库的智能化,它都在尝试用技术为业务加一层杠杆。
从内容到电商,再到AI,丁香园完成了从“讲道理”到“卖产品”再到“用技术”的连环跳,这也是它和传统互联网医疗公司最大的差别。
李天天说过一句话:“让疾病少发生,晚发生,甚至不发生。” 这意味着,丁香园的重心从治”转向了预防和生活方式。
03为什么是现在要冲击上市?
原因有三。
第一,行业氛围在回暖。
过去几年,互联网医疗经历过低谷,融资和上市都很艰难。2024下半年开始,健康之路、方舟健客成功登陆港股,微医控股、健康160等也相继递表。资本重新燃起热情。
第二,资本方耐心已到极限。
从2018年D轮融资至今,丁香园已经五年没再融资。投资人需要退出,估值需要兑现。再拖下去,不仅资本受不了,团队士气也会受影响。
第三,AI的热度给了想象力。
当下,医疗+AI是一级市场最热的方向。丁香园如果能把AI应用落地在医生教育、智能问诊、临床工具上,讲出的故事,资本市场会买单。
换句话说,现在不冲,可能就再没机会了。
当然,IPO不是一张船票,能不能上岸,还得看它如何解决三重难题。
1. 盈利模式能否跑通?
电商和直播虽然能带来收入,但成本极高。仓储、物流、退货、客服,每一环都在吃利润。如果不能提高毛利率,长期盈利依然成谜。
2. 监管的不确定性。
科普和带货之间的灰色地带,一直是舆论焦点。前脚写文章批评保健品,后脚直播间带货保健品,这样的争议不止一次出现。再加上线上问诊和AI医疗的监管逐步收紧,政策风险始终悬在头顶。
3. 竞争的白热化。
医生社区是护城河,但在大众端,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微医都在发力。流量越来越贵,用户的注意力被分散,丁香园的内容红利还能持续多久?
丁香园的故事,其实是一代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缩影。
十五年过去,它抓住了医生,也赢得了公众的信任。
如今,资本等待的时刻终于到了。
这一次IPO传闻,会不会成真?没人敢打包票。
但可以肯定的是:IPO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来源:猫眼看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