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向海图强 全面发展蓝色海洋经济”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了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湛江现代化海洋经济建设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关心的问题。
“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四场)——
向海图强 全面发展蓝色海洋经济
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年9月10日(星期三)上午10时
湛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湛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李艳: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向海图强 全面发展蓝色海洋经济”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了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湛江现代化海洋经济建设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关心的问题。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市海洋与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刚
先生,
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岑丹红
女士,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苗锋
先生,
市文广旅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晨
女士,
湛江湾实验室副主任洪鹏志
先生。
下面,有请赵刚先生介绍湛江现代化海洋经济建设发展有关情况。
市海洋与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刚: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湛江海洋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我市三面环海,海洋资源禀赋优越,拥有全省最长海岸线和近
2.1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海域,紧邻琼州海峡“黄金水道”,海洋优势得天独厚,发展海洋经济潜力无限。近年来,
湛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湛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常委会在湛江调研时的工作要求和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坚持陆海统筹、向海图强,全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加快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
2025
年上半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初步核算为
623.31
亿元,同比增长
6.05%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34.41%
,海洋经济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作用不断凸显。
2025
年海洋经济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排名全国第
19
、全省第
3
。作为海洋大市,湛江近年来坚持向海图强,以科技为擎,做优做强海洋牧场,加速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深化陆海统筹、港产城联动,以现代临港产业集群增强发展后劲;持续擦亮“鲜美湛江”金字招牌,以滨海文旅融合提升城市魅力。下面,我主要介绍以下
4
个方面的亮点工作:
一是海洋牧场
“耕海牧渔”成效显著。
湛江被授予“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对虾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等美称,海洋渔业产量和产值已连续
30
年居广东省首位。湛江作为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主战场之一,已形成湛江湾、雷州湾、流沙湾、草潭湾等四大深海网箱养殖集聚区,建成大型养殖平台
6
个,数量约占全省
38%
;
HDPE
网箱
3451
个,总量约占全省
54%
。依托广东海洋大学、湛江湾实验室等高校院所,聚焦种业攻坚,硇洲族大黄鱼本土化人工繁育技术实现突破。目前,全市拥有
480
家苗种场,数量占全省
23.6%
;其中国家级水产良种场
2
家,总量占全省
33.3%
。湛江的水产种苗产量稳居全省第一,现已成为我省海水种业最重要的创新基地,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持续丰富,形成“金鲳鱼当家品种”
+
“特色品种”的产品矩阵。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及装备制造业,海洋牧场平台“恒燚一号”建成投产,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一号”成功下水,蓝水海工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实现了多品类多型号养殖平台技术继续领跑全省。全市现有水产加工企业
200
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
43
家,国家涉渔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6
家,年加工能力超
100
多万吨。湛江水产品销售网点遍及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已成为国际对虾交易中心,“买全球、卖全球”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依托湛江港提升现代化集疏运能力,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乌石港区、徐闻港区等港区设施优化升级。
2025
年上半年,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1.36
亿吨,排全省第
3
位。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建成投产,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廉江核电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我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湛江临港经济区等重点产业平台有序推进。湛江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共有规上企业
50
家,已引进世界
500
强企业
4
家、上市公司企业
3
家、高新技术企业
5
家,形成以钢铁、化工、能源为核心,辐射电子信息、新材料、航运物流等领域的现代化产业格局,全市临港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总产值超千亿元。编制主导产业链招商图谱,成立宝钢、中科炼化、巴斯夫等政企联合招商专班,推进产业链招商工作。
三是海洋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
湛江依托生态旅游资源,积极打造
“鲜美湛江”文旅品牌,整合海洋、民俗、生态等多元文化资源,推动“旅游
+
”多业态发展。聚焦看海、亲海、乐海主题,大力发展“鲜美”和“水上运动”文旅业态,加快打造半岛风情城市和高水平滨海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建设“五岛一湾”滨海户外运动目的地,成功举办水上运动嘉年华、“红树林之城”马拉松等活动。据统计,我市上半年共接待游客
1462.08
万人次,同比增
22.5%
;旅游总收入
147.63
亿元,同比增
23.5%
。
四是海洋新兴产业聚能起势。
湛江风电总装百万千瓦智能制造中心已于
2025
年
1
月
7
日正式投产。成功引进广东蓝水、江苏海力等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吸引了深圳思傲拓科技落地水下机器人项目,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海洋生物精深加工产业延链提质,成功开发方格星虫、鱼鳔、海藻等地方特色水产品。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已建成东方鲎人工育苗、养殖与综合开发利用完整产业链;湛江安度斯公司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鲎试剂供应商。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配套的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项目,填补了国产化海水淡化项目运作模式的空白。
2025
年
是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和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的目标,通过
“
4
个
1
”行动,即
1
个规划、
1
个专班、
1
揽政策、
1
个计划,全面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力争
2025
年海洋经济增长率达到
6.5%
左右,海洋生产总值达到
1400
亿元。
“一个规划”是指高质量编制海洋经济发展“十五五”规划。
立足湛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统筹海洋资源禀赋与海洋经济发展需求,明确湛江海洋经济发展定位、发展模式、发展路径,推动构建动能强劲、布局合理、绿色低碳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一个专班”即充分发挥海洋重点产业专班统筹力度。
加强海洋重点产业研究分析,持续谋划储备海洋产业项目,精准开展海洋产业招商,建立海洋产业集群发展传导机制,构建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的良好产业生态。
“一揽政策”是指制定出台海洋经济发展一揽子政策。
聚焦海洋经济发展,围绕产业培育、环境优化、要素保障等方面,整合各部门政策资源,制定出台一揽子政策,形成全链条政策体系,强化用地用海、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保障支持,助力湛江海洋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最后,
“一个计划”即推动海洋产业振兴计划。
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临港产业、滨海文旅海洋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推动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湛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湛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李艳:
感谢赵刚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的发布会主题举手提问。
南方日报记者: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海洋经济与清洁能源发展,湛江作为海洋资源大市,近年来的海洋能源领域发展情况如何?
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岑丹红
: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海洋经济与能源转型的战略部署,海洋能源领域实现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是海上风电快速发展。
截至
2025
年
8
月,湛江市电源装机容量为
1314.6
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容量
736.6
万千瓦,占全市电源总装机容量的
56%
。目前已建成海上风电场址
5
个,总装机容量达
150
万千瓦,海上风电并网规模排名全省第二。我市积极推动组建广东省北部湾海上风电发展有限公司,进一步提升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水平,推动湛江海上风电开发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协同”的全新阶段,为我市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二是海上光伏创新布局。
依托海域资源禀赋,系统谋划海上光伏项目,积极探索
“风光同场”新模式应用。
2025
年谋划申报漂浮式光伏、温排水区光伏等
5
个示范项目,成为全省首个系统谋划海上光伏示范的地市,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湛江经验。
三是海上油气稳步推进。
2025
年
1-8
月,中海油湛江分公司油气产量当量
734
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
189
亿元,同比上年增加
8%
;工业增加值
170
亿元,可比增加值增速
18%
;固定资产投资及技改
68
亿元;在湛缴纳海税
23
亿元。乌石油田群开发项目是我国海上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通过原油处理站、液化天然气站、液化石油气站、生产水站、变电站、
5G
基站“六站合一”,形成了油气生产与海洋生物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2025
年
1-8
月,乌石油田群项目生产原油已超
100
万立方米,生产天然气约
7000
万立方米。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一是
加快风电项目建设与产业链延伸,打造风电母港,引进龙头企业布局产业集群;
二是
深化油气产业协同,构建多能互补体系,推动湛江由传统能源基地向综合能源枢纽转型;
三是
着力推动绿电制氢、氨、醇产业链协同发展,致力打造绿色能源保障基地,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湛江力量。
总而言之,我市海洋能源呈现多领域协同、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未来将继续强化项目带动和创新引领,全面提升海洋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为全省乃至全国能源绿色转型作出湛江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领导介绍一下我们湛江培育发展海工装备产业的有关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苗锋: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海洋装备是海洋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石。湛江始终坚持陆海统筹、向海图强的发展理念,以制造业为核心,积极构建现代化海洋装备产业体系。目前,全市现拥有
2
个千亿级、
3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绿色食品、蓝色海洋经济等“四绿一蓝”主导产业。
2024
年全市绿色石化规上企业产值、绿色钢铁产业规上企业产值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39.7%
和
19.7%
。湛江的海洋资源极其丰富,相关产业基础扎实,因此,发展海工装备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全市已建成投产运达股份湛江风电总装百万千瓦智能制造中心等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湛江(坡头)海工装备产业园建设,园区包括婆港岭片区、南油片区、南三蓝田作业区三个片区,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渔业装备、深海牧场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工程、船舶修造等产业。成功引进广东蓝水海洋工程制造项目、湛江区域数智化仓储中心及油田泥浆中心等项目,入园签约项目投资额超过
100
亿元。当前,全市海工装备产业发展蓄势待发,为我市现代化海洋经济建设增添了强劲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以下
3
个方面入手,坚定不移推动我市海工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再造“海上新湛江”。
一是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延伸海工装备产业链。高标准建设湛江临港经济区、(坡头)海工装备产业园等产业园区,依托宝钢湛江钢铁公司、中科炼化公司、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公司等龙头企业的资源和产品优势,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着力补链强链延链,招引更多优质海工装备项目落户湛江。
二是
加快推进海工装备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广东蓝水装备制造基地、江苏海力湛江海工重型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基地等项目进度,推动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公司在湛江投资建设运达零碳南方总部基地。依托我市海洋牧场规模优势和湛江湾实验室研发优势,积极进军以养殖工船、养殖平台、养殖网箱等海洋牧场装备产业,谋划建设一批“海洋牧场
+
装备制造”项目。
三是
培育壮大现有海工装备企业。支持我市海工装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技改、融资等政策支持。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
中新社记者:目前湛江市海洋文旅产业发展情况怎么样,具体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
市文广旅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晨:
当前,我们正聚力打造半岛风情城市和高水平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持续擦亮
“鲜美湛江”文旅品牌,推动海洋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丰富产品供给,提质滨海旅游体验。
一方面,加快推进湛江文化中心、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产业综合体、湛江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项目(军事博览园)等一批滨海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其中湛江文化中心拟于年内竣工运营,湛江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一期潜艇安置工程已完工,《军港之夜》海上实景演艺实现常态化演出。成功招引洲际、白天鹅等知名酒店品牌落地湛江,特呈岛屿初民宿、徐闻角尾乡水上木屋等高端网红沙滩民宿建成开业。另一方面,打造滨海旅游精品线路。
“大陆极南海角探秘之旅”“生态双岛渔港之旅”入选广东省十条海岛旅游主题线路;霞山浪漫踏青游线路入选
2024
年广东春季自驾精品线路;麻章“海湖山色·涤荡心灵”之旅、“志满古道·探秘寻味”之旅入选第三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二是深化文化赋能,加强海洋文旅品牌塑造。
深挖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军港文化、渔家文化等特色资源,围绕“鲜美湛江”文旅品牌建设,打造多元化海洋文旅品牌。今年以来,已成功举办“请到湛江过大年”、海鲜美食旅游季、“跟着海岛去旅行”、“大陆南极 鲜美湛放”文旅活动月、水上运动嘉年华、海上龙舟赛等
2000
多场文旅主题活动,推动海洋文化融入旅游场景,让游客在畅游中感受湛江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实现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双增长,“鲜美湛江”品牌势能持续增强。据省文旅厅半年报数据显示,我市上半年接待游客
1462.08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147.6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2.5%
和
23.5%
。五一假期,我市累计接待游客
177.54
万人次、旅游收入
11.4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76.8%
和
81%
。
三是推动体旅融合,打造
“水上运动基地”。
着力建设湛江市“五岛一湾”滨海户外运动目的地,深化与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运动学校的合作,积极推进一批以潜水、滑水为主的水上运动产业项目,构建“滨海
+
生态
+
运动
+
文旅”融合的高质量户外运动体系。同时,依托“红嘴鸥”游船观光及新开通的水上巴士线路,串联湛江文化中心、军博园、金沙湾、特呈岛、南三岛等重要节点,打造独具滨海风情的港湾游精品游线。
下一步,我市将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优化文旅产业布局,促进业态升级,强化品牌传播,深化文旅体融合,加快打造半岛风情城市和高水平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同时,我们也诚邀广大游客来湛,感受
“鲜美湛江”的魅力,体验高水平滨海度假旅游。
谢谢大家!
湛江日报记者:对于湛江而言,如何找到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平衡点,让二者共同向前走?
市海洋与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刚: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市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坚持走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
以《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行动方案(
2023-2035
年)》和《湛江市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
2025-2035
)》为统领,合理引导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优化近海空间布局,推动近岸海域开发向深远海拓展,缓解近海压力。探索海洋空间的立体化、复合型、高效化利用模式,推动海洋经济向集约化和高附加值产业转型,提升用海空间开发利用效益。把“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作为项目用海刚性约束。
二是提升海洋经济
“绿色含量”。
推广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引导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改造,谋划建设零碳低碳临港产业园,切实提高海洋产业绿色化程度。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推进绿电、绿证市场建设,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绿色化、低碳化。深挖海洋资源生态价值,创新碳普惠项目、蓝碳数据产品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探索建立海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让海洋碳汇“软资产”转化为海洋经济的“硬通货”。探索“生态
+
研学
”、“生态
+
度假”等文旅新业态,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三是持续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五大工程”。“十四五”期间,我市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
7.4
亿元,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现已完成岸线整治修复
41
千米。湛江金沙湾获评“国家级美丽海湾”称号,湛江市红树林种植
-
水产养殖生态耦合保护修复案例入选
2025
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持续擦亮“红树林”“中华白海豚”两张城市名片,成立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会。湛江与法国团队联合拍摄的中华白海豚主题纪录片《海上大熊猫》在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展映并获广泛赞誉。目前,我市正在谋划申报
2026
年中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申请中央资金用于以“两湾五岛”(湛江湾、雷州湾及南三岛、东海岛、硇洲岛、鲎沙岛、红眉沙岛)为核心的修复。通过系统修复整体提升“两湾”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开创生态修复与海洋牧场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为科学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推动实现“耕海牧渔”提供坚实生态基础。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羊城晚报记者:湛江作为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大市,请介绍一下湛江湾实验室是如何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中发挥科技创新作用的?
湛江湾实验室副主任洪鹏志: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湛江湾实验室作为省委、省政府于
2018
年
11
月批准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之一,一直秉持全产业链思维,坚持“产业为王、装备为基、养殖为本、数字为魂、加工为要”的发展路径,以科技创新引领湛江传统渔业转型升级。
首先,是以产业为王,驱动全链创新。
将海上牧场产业划分为养殖装备、深远海优质鱼种育繁推、智慧渔业、养殖鱼类精深加工、能源自供给、养殖服务保障体系、通信与大数据等七大核心板块,以此精准锚定科研攻关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全链条同步创新,快速培育和壮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
其次,是以装备为基,支撑挺进深蓝。
我们自主研发了
“恒燚
1
号”、“海塔
1
号”、“湛江湾
1
号”、“湾区伶仃号”、“深蓝
2
号”等能适应不同水深的全系列大型养殖平台与配套辅助装备,形成了覆盖全海域的完整养殖装备体系。
再次,是以养殖为本,做精海水种业。
湛江湾实验室率先突破了章红鱼人工繁育技术、硇洲族大黄鱼全链条育种技术、黄油蟹人工调控技术;
“广福
1
号”湛江蚝新品系通过现场验收;构建了金鲳鱼、章红鱼、海龙鱼等若干品种的养殖技术标准。
然后,是以数字为魂,赋能产业升级。
我们系统提炼出智慧渔业
“深耕感知技术,夯实数字底座,打通数字链路,构建数据中心,深化智能学习,完善自动装置”六大环节,联合华为、科大讯飞、广东海洋大学等多家单位研发建立了“海威
2
号”“恒燚
1
号”“湛江湾
1
号”养殖平台和
个近岸网箱的智能态势感知系统,构建出海上养殖“一张图”;成功研制出全国首艘百吨级无人驾驶自动投喂船,建成了海洋渔业大数据中心,大力推动了海洋牧场向无人值守目标迈进。
最后,是以加工为要,提升产业价值。
湛江湾实验室围绕鱼油、胶原蛋白肽、壳聚糖等方向,突破核心制备工艺,系统开发了调节血脂、防治缺血性脑梗的鱼油中药制剂和基于胶原蛋白肽的医美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构建深海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体系。
我的介绍完毕,谢谢!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