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D前沿速递 | 创新诊断技术破解AD防治困境,脑脊液检测展现显著成本效果优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0 18:32 3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已成为全球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AD患病率达3.9%[1],是严重影响国人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在近期举办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CTAD)高级研讨会及课程”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分享了AD诊疗领域的前

阿尔茨海默病(AD)已成为全球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AD患病率达3.9%[1],是严重影响国人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在近期举办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CTAD)高级研讨会及课程”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分享了AD诊疗领域的前沿科学发现和进展。

陈晓春 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晓春教授表示:“随着AD新型药物的相继问世,早期、精准的诊断成为延缓AD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突破口。既往研究表明,AD患者在出现临床表现前十余年,体内已出现相关病理改变。因此,借助脑脊液(CSF)、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创新诊断方法,有望革新传统的临床诊疗路径,显著提高AD早诊率,为疾病的主动干预争取宝贵的时间窗口,惠及广大患者。”

创新诊断技术备受瞩目

卫生经济学优势凸显

AD的患病率和死亡风险随着年龄增加持续攀升,对患者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医疗保健系统带来的疾病负担正在持续加重。预计到2050年,全国AD相关费用将达到9.12万亿美元[2]

低就诊率和低诊断率是我国AD防治的一大痛点。目前,淀粉样蛋白(Aβ)-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被视为AD诊断的“金标准”,但存在检测成本高、可及性低、辐射等问题。

近年来,AD体液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CSF标志物,包括Aβ、磷酸化tau蛋白(pTau)和总tau蛋白(tTau),能够直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已在临床上用于AD诊断[3]。而基于血液的生物标志物检测仍需通过Aβ-PET或CSF检测进行进一步确诊[3]此次大会上发布的唯一一项中国卫生经济学研究显示,与Aβ-PET相比,CSF在AD及时准确诊断率及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方面表现相当,从全社会角度测算使用CSF每正确诊断一例患者的成本较Aβ-PET可降低37.21%,且人均诊疗总成本可节约1,925.92元。[4]该研究表明,使用AD CSF生物标志物检测在医疗卫生体系和全社会视角均具有成本效果优势,有助于在保障诊断准确性的前提下显著节约医疗总支出。

胡善联 教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教授评价道:“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资源有限的背景下,AD疾病负担愈加沉重,我们亟需推广具有高成本效果、高可及性的创新诊断方案。CSF生物标志物检测不仅有助于实现AD的早期精准诊断,推动疾病早期干预,避免患者进入晚期引发的高额照护成本和社会经济负担,还能显著提升患者和家庭照护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与社会长期照护压力。该研究为构建更高效、覆盖广、可持续的AD诊疗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学证据,对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健康挑战具有积极意义。”

多元诊断体系逐渐完善

AD防治未来可期

大会壁报展示的一项Apollo研究显示,Elecsys CSF pTau/Aβ42及tTau/Aβ42检测结果与Aβ-PET表现出高度一致性,且CSF样本在-20°C条件下可稳定储存长达8周,而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这一研究证实了CSF样本收集和运输的灵活性,为临床应用尤其是医疗资源相对分散地区的检测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操作便利,有助于推动AD CSF检测技术的普及。

另一项大会壁报研究聚焦血浆标志物pTau181,这项国外多中心研究评估了Elecsys pTau181血浆单项检测及与ApoE4蛋白联合检测在常规临床实践中筛查AD淀粉样病理的临床性能。研究结果显示,pTau181单独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达0.873,pTau181联合ApoE4蛋白检测为0.896;基于Aβ-PET阳性率为23%的数据,单独检测阴性预测值(NPV)高达97.3%,pTau181联合ApoE4蛋白检测NPV为96.5%,证实pTau181单独或与ApoE4蛋白联合检测可用于排除AD,其检测性能几乎不受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肾功能等因素影响[6]。

当前,AD诊疗体系正迎来一场由生物标志物驱动的深刻变革,以CSF精准检测和血浆高效筛查为代表的创新诊断技术有望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诊断和分流体系,保障患者能够在黄金窗口期获得早期诊断和干预。这种从“经验医学”向“精准医学”的转型,将极大提高AD诊断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从而有力推动AD防治事业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Longfei J ,Yifeng D ,Lan C , et al.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dults aged 60 years or older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J].The Lancet Public Health,2020,5(12):e661-e671.

[2] Jia, Jianping, et al. “The cost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China and re‐estimation of costs worldwide.” Alzheimer’s & Dementia.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2023淀粉样蛋白PET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4]Xin J, Yu J, Li X, et al. Economic evalu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biomarkers vs aβ-PET for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China. CTAD AWC 2025,Shanghai (Poster P24)

[5]Schinke H, Förnvik Jonsson M, Gummesson M, et al. Concordance between the updated Elecsys cerebrospinal fluid immunoassays and amyloi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findings from the Apollo study[J].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CCLM), 2025 (0).

[6]Kirste I, Hortsch S, Baez-Torres S, et al. Evaluating Future IVD Plasma P-Tau 181 and ApoE4 Immunoassays for Rule Out of Amyloid Pathology in a Multi-Center Study Reflective of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 (P7-3.017)[C]//Neurology. Hagerstown, M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25, 104(7_Supplement_1): 2653.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神经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