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普京彻底决裂,俄前总理承认是“外国代理人”:没错,这是真的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0 19:34 3

摘要:说起俄罗斯政坛的那些事儿,总有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转折。米哈伊尔·卡西亚诺夫这个人,本来是普京上台后最早的总理之一,帮着把俄罗斯的经济从乱局中拉出来,结果后来成了普京的死对头。

说起俄罗斯政坛的那些事儿,总有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转折。米哈伊尔·卡西亚诺夫这个人,本来是普京上台后最早的总理之一,帮着把俄罗斯的经济从乱局中拉出来,结果后来成了普京的死对头。

2023年11月24日,俄罗斯司法部把他列进“外国代理人”名单,这标签在俄罗斯意味着你得接受严格监管,还得在所有公开活动上标明身份。

卡西亚诺夫没躲没闪,直接在社交媒体上说“没错,这是真的”。这事儿一出,国内外媒体都炸了锅,因为他可是级别最高的在册前高官。

这不光是个人恩怨,更是俄罗斯政治生态的一个缩影,反映出克里姆林宫对异见人士的零容忍态度。

先从卡西亚诺夫的早年说起吧。他1957年12月8日出生在莫斯科郊区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工程师,这让他从小就对经济和技术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俄罗斯联邦经济财政部,从底层做起。1990年代初,苏联刚解体,俄罗斯经济一塌糊涂,卡西亚诺夫那时负责国际金融事务,帮着处理国家债务。1995年,他升为副财政部长,1999年5月直接当上财政部长。

那时候亚洲金融危机刚过去,俄罗斯自己也刚经历1998年的违约危机,他的主要任务就是重组债务,和国际债权人谈判,稳住财政局面。

说实话,这段时间他干得还行,帮俄罗斯避免了更严重的崩盘。

2000年1月,卡西亚诺夫成了第一副总理,5月普京上台后,他就接任总理职位,一直干到2004年2月。这四年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

俄罗斯那时正从叶利钦时代的混乱中走出来,油价开始上涨,经济有了起色。卡西亚诺夫主导了不少改革,比如把个人所得税统一成13%的平税制,这在当时是革命性的,简化了税法,刺激了投资和消费。

还有企业注册流程的优化,从原来的几个月缩短到几天,中小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农业方面,他推动信贷支持,俄罗斯重新成为粮食出口大国,经济增速一度超过7%。

这些政策奠定了普京早期政府的经济基础,大家都说卡西亚诺夫是务实的经济管理者。

不过,好景不长,他和普京的分歧很快就冒出来了。起初,两人合作还算默契,普京需要一个能搞经济的伙伴,卡西亚诺夫正好合适。但问题出在改革深度上。

卡西亚诺夫想推进更彻底的市场化,包括能源行业的部分私有化。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是国家命脉,卡西亚诺夫觉得让私人企业参与能提高效率,吸引外资。

但普京不同意,他强调国家必须掌控战略资源,不能让寡头们把持。这分歧在2003年的尤科斯事件上爆发了。

尤科斯是当时最大的石油公司,老板霍多尔科夫斯基公开挑战普京,政府冻结了公司资产,卡西亚诺夫公开表示反对,说这会吓跑投资者。

普京那边觉得卡西亚诺夫太亲近寡头,不够忠诚。结果,2004年2月24日,普京突然解散整个内阁,把卡西亚诺夫赶下台。

官方说法是需要新政府来推动改革,但大家都知道这是针对卡西亚诺夫的。普京后来在电视上说,这决定和任何个人问题无关,但媒体报道显示,两人早在能源政策上就闹僵了。

卡西亚诺夫下台后,没消停多久就转向反对派。2005年,他创立了俄罗斯人民民主党,目标是推动民主改革和权力分散。

2007年,他宣布参加2008年总统选举,提交了签名和文件,但中央选举委员会以签名不足为由取消了他的资格。这事儿让卡西亚诺夫对选举制度彻底失望,他开始公开批评普京的权力集中。

2010年,他和鲍里斯·涅姆佐夫等人联合成立了人民自由党(PARNAS),这是一个小规模的自由派政党,主张反腐败和多党竞争。

PARNAS组织过几次街头抗议,2011-2012年的选举舞弊浪潮中,他们是活跃分子。卡西亚诺夫作为前总理,声音还是有分量的,他经常在媒体上谈俄罗斯需要真正的民主,而不是一党独大。

但反对派的生活并不容易。2015年2月27日,涅姆佐夫在莫斯科大桥上被枪杀,这事件震动了整个圈子。调查显示是车臣人干的,但很多人怀疑是政治暗杀。

涅姆佐夫的死让卡西亚诺夫意识到国内风险太大,他开始加强海外联系。PARNAS继续活动,但影响力有限,多次被当局限制。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启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后,卡西亚诺夫公开反对。他在6月宣布离开俄罗斯,去了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定居。从那以后,他成了境外批评者,经常在西方媒体上发声,质疑行动的合法性和后果。

2023年,卡西亚诺夫加入了俄罗斯反战委员会,这个组织是2022年由前寡头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从伦敦发起的,成员包括加里·卡斯帕罗夫、谢尔盖·古里耶夫等异见人士。

委员会的目的是协调反战活动,支持国内反对者,提供互助空间。卡西亚诺夫作为前高官,提供了不少内部视角,他批评行动造成的人力和经济损失,还质疑政府的宣传。

俄罗斯司法部盯上了这个组织,认为它散布虚假信息,资金来自西方。2023年11月24日,司法部正式把卡西亚诺夫列为外国代理人,指他作为委员会成员,反对特别军事行动,并传播关于政府的谣言。

名单上说他接受境外资助,参与反战宣传。这标签不是小事儿,在俄罗斯,外国代理人得报告所有活动,资金来源透明,还得在所有出版物上标明身份,违反了可能面临罚款或监禁。

卡西亚诺夫的回应很直接。他在推特上发了条消息,说“没错,这是真的”,承认了事实,但强调这是对政策的合法反对。

这事儿让他彻底和普京决裂,从昔日总理变成官方认定的“敌人”。反战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也陆续被列进去,霍多尔科夫斯基早在2013年就流亡了,他的尤科斯公司当年被普京政府没收,这老账到现在还影响着。

卡西亚诺夫的加入让委员会更有分量,因为他有政府经验,能指出政策漏洞。但这也招致更多压力。2023年5月,PARNAS被最高法院解散,理由是地区分支不足。这意味着卡西亚诺夫的政党没了,他本人回国也难。

卡西亚诺夫的转变不是一夜之间。早年他帮普京稳经济,但私有化分歧和尤科斯事件让他看清了普京的铁腕。反对派生涯中,选举被阻、盟友遇刺,让他选择流亡。

加入反战委员会是水到渠成,他用经验攻击政策弱点。但这也让他成了靶子,外国代理人标签限制了他的影响力,在俄罗斯国内,他的声音被屏蔽了。

客观看,这事儿暴露了俄罗斯政治的二元性:一边是经济恢复的功臣,一边是无法容忍的批评者。普京需要稳定,但异见总会冒头。

从更广角度说,卡西亚诺夫的经历反映了俄罗斯精英的分化。很多早期普京团队成员后来都翻脸了,像霍多尔科夫斯基坐牢,涅姆佐夫被杀,古里耶夫流亡。

卡西亚诺夫算幸运的,还能活着发声。但他的政党没了,回国风险大。反战委员会虽活跃,但资金和成员都境外化,国内影响有限。

2024年,委员会发表声明谴责对反对者的袭击,显示他们还在坚持。卡西亚诺夫本人安全在拉脱维亚,但生活低调,靠演讲和写作维持。

这事儿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短期看,政府加强控制,异见空间缩小。长期呢,经济压力和国际孤立可能放大内部不满。

卡西亚诺夫说,普京的政权靠油气撑着,一旦崩了,变革就来。但他也承认,安全机构太强,继任者可能还是旧路子。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