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丨冷心
编辑丨佚名
92岁的游本昌,演“济公”的老艺术家,现在坐着轮椅住进北京一家养老院,一个月要花好几万。
那边条件很好,什么都有,可他自己说,跟儿子不怎么来往了,一辈子在电视上演了那么多经典角色,结果到老了最遗憾的还是亲情没了。
不得不说,那些年缺失的东西现在想补也补不回来,养老院再贵也买不回错过的亲情......
9月9号的时候,游本昌的女儿在节目里回应说,她父亲虽然年龄大了,但是一直以来他都想把济公的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他想再去拍济公系列的一些短剧,虽然说,现在拍可能不会像以前那么火,但至少可以影响一些观众。
而且演的话并不是他本人出演,他会让一些新人去当主演,因为现在时代也变了,新人会更有想法,让这些年轻人再去掀起一波济公的浪潮。
至少让大家都知道济公是干什么的,对于大家会不会喜欢济公这一系列的短剧的时候,她也表示,不管喜欢不喜欢,哪怕只有百分之10,那就是好的。
现在92岁的游本昌现在出门得靠轮椅,今年年初,他和妻子一起搬进了北京的养老社区。
从物质条件看,这里配有顶级的养老配置,玉兰人家是去年才开的高端养老院,专门做有钱老人的生意。
养老院里的日子过得挺规律,有时候还跟其他老人一起玩球聊天,女儿游思涵会常来看他们,但大部分时间,陪着他们的还是那些年纪差不多的邻居。
这种生活,跟大家想象中“儿孙满堂热热闹闹”的传统养老画面,还是不一样的。
说到底这种高端养老院确实能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但也让人看到一种现实,当老人住进这样的地方,生活虽然体面却少了点家的味道。
再好的服务也替代不了亲人的陪伴,不过现在的子女们都忙着自己的生活,父母只能在专业机构里安度晚年。
他有一儿一女,儿子游智超今年60岁,自己都当爷爷了,但跟父亲的关系一直不亲近,这事得从他小时候说起,很小的时候,他被送到南京奶奶家,之后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游本昌那会儿忙事业,一年到头难得见几次面,父子感情就这么慢慢淡了,女儿游思涵就不一样。
她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后来还接了父亲的班,做了制片人和编剧,现在不光帮父亲处理演艺上的事,也是老两口日常生活的主要依靠。
说实话钱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买不回时间,游本昌能给儿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却给不了他一个完整的童年。
现在儿子有了自己的家庭,这种隔阂更难弥补了,很多父母都以为拼命赚钱就是对孩子好,却忘了孩子最需要的其实是陪伴。
等回过神来想弥补时,孩子已经长大,那些错过的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游本昌这一辈子在演艺圈确实混得不错,从话剧舞台到电视屏幕,他演的每个角色都让人记得住。
去年年底播的《繁花》里,他的表演又让大家看到什么叫老戏骨的功力,但事业成功背后总得付出代价,那些本该陪家人的时间,全耗在排练厅和片场了。
现在住在养老院,他还在想新的艺术项目,他想把“济公”的精神用短剧的方式传下去,虽然自己不上镜了,但创作过程他都要参与。
对于网上关于说儿女不孝顺的传言,他9月9号的时候,也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进来住只是追求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人在哪里,那里就是家,人生就是战场,随时都会发生变化,要学会接受。
按老一辈的想法,养儿防老是天经地义的事,可现实是,专业养老院确实能提供更科学的照顾。
去年他有一次忘了吃药,结果慢阻肺犯了,这事让他明白专业医疗有多重要,老人现在越来越多,很多家庭都面临类似选择。
传统养老讲究亲情陪伴,现代养老注重专业照护,两者其实不矛盾,关键是要根据自家情况找到平衡点。
游本昌选择高端养老院不是因为子女不孝,而是因为那里有他需要的医疗条件,养老不能只讲情面,还得考虑实际需求。
毕竟,让老人得到最合适的照顾,才是真正的孝顺,他在养老院接受采访时说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这话听着洒脱,细想之下透着无奈,可能到这个年纪,他对"家"的理解已经变了。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跟游本昌一样犯着同样的错,总觉得给家人买大房子、买好东西就是爱,却忘了陪在他们身边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快,多少人天天加班出差,等回头一看,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错过的时光再也补不回来。
人这一辈子到临了最值钱的不是存折上的数字,而是那些跟家人一起过的,再也回不去的日子。现在很多人把生活过反了,年轻时拿健康换钱,老了拿钱买健康。
可有些东西一旦错过就真没了,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就多花点时间陪陪家人,工作可以换,亲人只有一个。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憋屈的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