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遇上数字化 让传承人“潮”起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19:56 2

摘要:“传统文化不缺魅力,只是需要用更现代、更鲜活的方式去表达。”在“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峨眉武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千万粉丝博主马赵凌云谈及传播心得时这样表示。

“传统文化不缺魅力,只是需要用更现代、更鲜活的方式去表达。”在“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峨眉武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千万粉丝博主马赵凌云谈及传播心得时这样表示。

如何让非遗破圈、出圈?9月10日,2025成都非遗强基计划·传承人新媒体传播能力提升项目——基础能力提升班正式开课,成都非遗传承人、非遗保护单位代表、青年手工艺从业者们或能找到答案。

与专家、达人对话

“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当下传播推介非遗、带动线上消费的重要渠道,鼓励学员全面掌握新媒体传播技能,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和镜头语言,做好自我展示与推广……”记者从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研究院)了解到,该项目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整合“高校教师+行业大V+平台专家”三位一体的师资力量,共同助力成都非遗数字化传播纵深发展。

始创于1894年的赖汤圆,是一家百年老号,也是四川汤圆中的一块金字招牌。可前来参与培训的曾梦却说,自家的新媒体账号“粉丝”数量仅251人,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培训班上,与她有相同困扰的还有钟水饺、龙抄手等饮食类非遗项目(技艺)代表,他们期待着通过与专家、达人的对话,找到新的传播“密码”。

记者注意到,参与培训的还有表演类,如贾家高台舞狮、陶埙制作技艺;传统医药类,如传统药浴疗法(新繁传统药浴);传统技艺类,如蜀锦、蜀绣、成都漆艺、川剧脸谱制作等50余名学员。课堂上,他们的目光紧紧追随每一个重点,汲取着宝贵的经验。

打开思路转变观念

从入门到高质量

今年7月,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此背景下,引育非遗传承人,促进非遗传承人新媒体传播能力提升,成为强化非遗活化利用、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项目首期,本次基础能力提升班于9月10日正式开班,为期10天。其中,包括3天集中授课理论教学和7天实操课程。授课期间,将系统传授短视频内容创作、账号打造运营、视频拍摄剪辑等教学内容,全程协助学员完成视频选题制作实操,真正让学员实现非遗新媒体传播的入门跨越。

基础能力提升班课程结束后,项目还将于今年10月开设为期20天的新媒体进阶课程,增加直播运营、知识产权保护、平台运营策略等课程内容,精准面向已有一定新媒体传播经验的非遗传承人,助力其进一步强化传播技能、规避侵权风险、优化运营思路,为非遗的数字化高质量传播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我们希望帮助非遗传承人打开思路,转变观念,积极拥抱新媒体,提升新媒体传播的技能水平,拓展推广收入渠道,持续擦亮‘成都非遗’这一城市名片。”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彭云思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静宇 图据主办方 责任编辑 刘春春 编辑 卢娅芮 审核 庄伟伟

来源:锦观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