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渭河生态公园考察,那激动人心的难忘瞬间,那亲切温暖的关怀牵挂,那重逾千钧的殷殷嘱托,给予全市上下强大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前进动力。
深切期许重千钧 挺膺奋进正当时
——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综述
九月的清晨,一缕霞光染红了渭河的清波,阳光碎金般跃动,洒向石鼓山上高台门阙,古老的青铜纹样也仿佛被晨曦唤醒。秋日的宝鸡,景色宜人,充满希望。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渭河生态公园考察,那激动人心的难忘瞬间,那亲切温暖的关怀牵挂,那重逾千钧的殷殷嘱托,给予全市上下强大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前进动力。
一年来,全市上下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对党忠诚的政治信仰,转化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转化为为民造福的务实举措,锚定“加快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总体目标,一张蓝图干到底,苦干实干快干、努力干一起干,全力绘就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生动画卷。
在对标落实中铸牢绝对忠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来宝鸡考察后,市委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开展集体学习,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多次开展实地调研,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奋斗之志,更加自觉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全市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分层级分领域分受众开展宣讲5000余场次,并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举办专题培训班,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轮训全覆盖,示范带动县区和市级部门培训8.4万余人,制定实施《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健全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闭环落实机制,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中赓续中华文脉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文博热”又一次席卷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从广州来宝鸡只为一睹何尊风采的王潇宇、王若瑄小兄妹俩,在数字复原的何尊前踮起脚尖,努力在众多参观者中找到最佳视野,随着三维动画里一道道青铜纹饰从器身剥离,再旋转放大,他们不禁发出“哇哇”的惊叹声。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时指出,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要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更好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
如何才能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通过科技赋能、场景重构与文化研学等方式,重塑“青铜铸文明”展览。展览不仅展示了青铜器作为古代文明重要载体的独特地位,还通过采用沉浸式CAVE体验、高精度数字复原、3D Mapping投影技术、元宇宙AR交互体验等数字化手段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在第二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青铜铸文明”获得“十大”殊荣。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完成、周原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市博物馆增至37家……自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宝考察以来,我市持续推动全市博物馆体系升级、展陈体系优化、传播体系重塑,让厚重历史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让文物里的中国更可感、更可亲、更可敬。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的时代浪潮中,我市还在中省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促进文物在海外展出,向全球展示中华文化的多元魅力,向世界讲述底蕴深厚的宝鸡故事。
今年6月22日至24日,“青铜遇见金人”中哈文化交流活动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接连举办,何尊、秦公钟、逨鼎等6件来自我市的青铜瑰宝复制品,一亮相便成为全场焦点。彼时,在地球的另一端,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等我市7家博物馆的54件(组)春秋战国和秦汉文物,在澳大利亚珀斯市的西澳大利亚博物馆展出,进一步拉紧了中外人文纽带,深化文明对话。
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对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进行专题部署。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对文化建设也作出新安排,要求全力推进周原和秦雍城考古公园、长乐塬二期、市非遗体验传承中心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文化使命、彰显文化自觉,加快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将生态环境保护答卷写在绿水青山间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这条承载三秦文明的河流,自西向东横穿宝鸡,对城市发展大局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宝鸡考察时察看了渭河生态公园。
如果说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宝鸡干部群众联奏的最雄壮有力的进行曲,对渭河的治理就是最激昂的音符。全市上下抢抓重大机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首位谋划、高位推动,全力以赴抓落实。
最近,家住龙丰苑小区的刘志杰每天傍晚都会站在自家阳台上远眺渭河河堤,查看正在施工的渭河宝鸡市区段堤防加固工程进展情况。“等工程建好了,我和老伴锻炼身体、带孙子玩就有更好的去处啦!”
今年4月,渭河宝鸡市区段堤防加固工程开工。其中,龙丰退水渠至千河入渭口段作为先行示范工程投资7562.4万元,建设长度4.37公里,计划用6个月时间实施堤防加固、堤顶道路拓宽及路面铺装、绿化亮化及节点配套等工程。届时,堤固、路通、洪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渭河治理成效将进一步向东延伸。
今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力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深化入河排污口、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今年1至7月,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水环境质量指数3.62,位居关中5市第一;狠抓扬尘管控、散煤治理、企业减排,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64天,位居关中5市第一。同时,聚焦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全市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殷殷嘱托,常态化开展秦岭“五乱”问题动态排查整治,市级秦岭视频综合监管平台功能模块初步建成。同时,扎实开展野生鸟类保护及专项打击行动,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通报典型案例整改,推动生态之城、美丽宝鸡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担当作为
寒来暑往,又是一年。一年,在岁月的长河中不过匆匆一瞥,而在宝鸡高质量发展历程中,已刻画下崭新的标记。
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和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攻坚“八场硬仗”和“十项重点任务”,带动全局工作整体提升,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我市充分发挥工业“压舱石”作用,健全“专班+专家”帮扶机制,“一企一策”精准服务68户大企业,大力神新材料、法士特新能源变速箱等170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工率94%,鼎益钛谷新材料、吉利生产线升级改造等25个新增产能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发展实现稳中提质。同时,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用好“四个一批”动态管理机制,麟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眉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今年前7个月,我市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均居全省前列。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商圈品质升级行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群众福祉更加增进——
新福路、宝十路改造提升加快推进,锦苑小区、方豪小区等156个老旧小区改造有序铺开,新增43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快速干道沿线和滨河北路东延环境整治全面完工,开展新一轮教育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谋划教育项目91个,市中心医院港务区院区、市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开诊运行,二级医院“五大中心”实现全覆盖,医保定点村卫生室达到98.7%。
城乡融合更加协调——
市区新增停车位2434个,姜炎路等6条“断头路”、“瓶颈路”贯通,蔡家坡镇、磻溪镇、马营镇、陈仓镇跻身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镇,“凤县花椒”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太白甘蓝”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千阳苹果”第五次飞天供货空间站。
发展活力更加彰显——
全面推进26项“小切口”改革,公立托育机构实现县区全覆盖,“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改革为患者减负480多万元。加快打造中欧班列西安副中心,巴库专列开通运营,国际货运班列开行415列,鄠周眉、关环、北过境和钓磻高速有序推进,311省道麟游县城至良舍公路建成通车……
又是一年秋好时。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再次吹响了奋进的号角,宝鸡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进一步强化“拼”的意识、形成“比”的氛围、提升“快”的节奏、淬炼“实”的作风,努力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来源:正法视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