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故事的起点,得从十几年前说起。汪小菲,一个大陆商人在台北给新婚妻子大S买了套豪宅,登记在她名下。听着挺浪漫,对吧?可很多人没咂摸出味儿来,这操作背后,藏着当时大陆身份在台购房的不便,一个为了图省事的变通,直接把产权和出资人的身份给分开了,从一开始就给这栋房子
这事儿难道不就是一场从浪漫开始,最终却用法律和尊严做抵押的豪赌吗?赌局的核心,就是台北那套房子,现在看来,谁也没赢。
这故事的起点,得从十几年前说起。汪小菲,一个大陆商人在台北给新婚妻子大S买了套豪宅,登记在她名下。听着挺浪漫,对吧?可很多人没咂摸出味儿来,这操作背后,藏着当时大陆身份在台购房的不便,一个为了图省事的变通,直接把产权和出资人的身份给分开了,从一开始就给这栋房子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后来俩人离了,协议倒是签了,可偏偏在这套房子的处理上,留了个巨大的口子,没有快刀斩乱麻,反而默认了汪小菲继续供贷的模式,这就为后来一系列荒唐事留足了空间。真正的引爆,是大S闪婚,新丈夫具俊晔住进了这套汪小菲出钱的房子,这一下就把私底下那点财务纠葛,变成了公开的伦理审判,汪小菲的持续付款,瞬间充满了羞辱的味道。再往后,就是大家熟悉的戏码了,床垫和电费单满天飞,把原本还能维持的体面彻底撕碎,双方冲突彻底娱乐化。汪小菲从线上骂战升级到跑去人家楼下激动报警,其实恰恰说明他在法律和协议面前的无力感,线上喊话解决不了问题,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宣泄。
网上吵得一塌糊涂。一派人觉得汪小菲就是个大冤种,离婚了还给前妻的新家还贷,这算什么事儿。另一派人则搬出契约精神,说白纸黑字写着呢,成年人就得为自己的签字负责。
我倒觉得,大家吵了半天,都把靶子打歪了。这事儿的根子,压根不在于离了婚该不该给钱,而在于当初那个“赠与”行为本身就是个半成品。法律上房子送出去了,财务上却用“代还贷款”的方式拖泥带水,这种“分期付款”式的浪漫,关系好的时候怎么都行,一旦掰了,必然一地鸡毛。更深一层看,大S死守这套房,真的是贪婪吗?一个阔别职场多年的女明星,面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抓住手里最值钱的资产,这更像是一种极度缺乏安全感下的现实自保。而汪小菲呢,他的愤怒里掺杂了太多东西,有男人的委屈,有对孩子抚养权的顾虑,甚至还有他母亲张兰直播间里火爆生意的推波助澜,形成了一个他越是失控、家里生意越好的诡异循环。
要我判断,这僵局短期内根本解不了。汪小菲的终极武器是彻底断供,让银行去收房,但这招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他投进去的钱也打了水漂,大S的个人信用更是会彻底完蛋。这个谁都承担不起的后果,反而成了维持眼下脆弱平衡的关键。所以你看,大S聪明地反诉汪小菲泄露隐私,就是想在法律上让他闭嘴,限制他打舆论牌。这栋房子已经不是资产了,它更像是一个绑架了所有人的人质,绑着汪小菲的现金流,绑着大S的信用和住所,也绑着孩子们的安稳。双方会继续在这种低烈度的互相消耗里拉扯,直到一方的钱袋子或者情绪先撑不住为止。
来源:在崖边挑战极限的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