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考填报志愿这块儿,张雪峰可算是个大咖,他的升学规划建议受到很多家长和学生的热捧,也有不少走弯路的学生出来讲经验,让他的观点变得更加有份儿。
在高考填报志愿这块儿,张雪峰可算是个大咖,他的升学规划建议受到很多家长和学生的热捧,也有不少走弯路的学生出来讲经验,让他的观点变得更加有份儿。
可偏偏人怕出名啊,随着大家纷纷追捧张雪峰,有些人开始好奇他的过去,想知道这位老师到底靠啥成功。要是不注意还没事,一看之下,张雪峰的那些“光鲜亮丽”就立马被破解了。
那他的过去到底怎么回事?这次又被网友挖出哪些新料呢?
所有内容都是基于可靠信息来源,详细信息请见文章末尾。
网络时代的造神
打造权威形象的第一步,他会先把自己包裹在一层光彩夺目的学历光环之中。多次对外强调自己拿到了国内一流学府——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位,在自媒体平台上也经常以“清华教授”的身份出现。
为了让这个形象更加丰满,他还分享了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奋斗经历:本科时被保送到郑州大学,后来靠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自学考取了清华,曾在一家知名教育集团担任高级项目总监。这一套精彩的安排,让张雪峰的人设一下子变得更加高大上。
一旦专业人设稳固下来,接下来就是身份的转化,他的商业版图也迅速扩大,从高考志愿填报到研究生录取辅导,涉及学生升学的核心环节,靠着满足学生渴求指导的心态来吸引大量流量,也顺势赚得盆满钵满。
他的咨询服务价格不便宜,比如那“梦想卡”定价差不多一万三,另外还有接近一万九的“圆梦卡”,但这些产品还是很受市场欢迎,年收入达到几千万元。在2024年的一次直播中,三小时内的销售额竟然突破两亿,创造了惊人的纪录。
爱国人设的树立
在靠认知差赚了不少学费之后,他又打算借助另一种感情牌来吸引流量。
直播里,他在员工面前挺高调地说,只要我们国家达成那项重大目标,他愿意拿出一亿元人民币。为了让大家相信,他还补充了具体安排:先自己出五千万,剩下的再努力凑齐一个亿。
这番豪言壮语听起来挺激动人心,但实际上更像是一张“空头支票”。先不提这个宏伟的目标到底会不会在短期内落实,就算真的付诸行动,张雪峰会把钱用在正道上吗?答案嘛,只有一个大大的疑问。
今年洪水冲毀了不少村庄,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很大打击,可偏偏不见他的影子。如果真打算在军工上多下一番功夫,难不成像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什么非得等到某个特定时机,才会见得动手?
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早在1996年,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后,于东来就把自己攒下的2万元捐给了中国航天基金会,支持国防建设。在那个物价匮乏的年代,这笔钱无疑是他能拿出的全部。
看看张雪峰过去的言论,像这样的激烈表达其实不是头一次出现。他曾经说过一些偏激的民族主义观点,比如宣称日本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还公开喊话要在日本海投放氢弹,制造海啸和地震。
放大镜下的人设
当有人引起争议,网络的放大镜就会把他之前的所有言行一一翻出来看。
有人发现,张雪峰对外宣称的清华硕士身份背后隐藏了许多疑团,而实际上,他的本科学历是在郑州大学完成的。
更要命的是,他因为有三十八学分没修完,最后也没拿到本科毕业证,只拿到了一张肄业证明。这个东西一看就知道,他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其实并不算出色。
甚至他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名字“张雪峰”,也有网友爆料说,这名字其实是借用了他大学室友的名字。这样一来,他苦心打造的学霸、精英的形象,和实际情况形成了挺大的反差。
在商业操作方面也不是百分百稳妥,他旗下那家公司曾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虽然他本人说是因为北京工作室租赁合同到期,但是这事儿无疑让他的商业信用打了个折扣。
还有个事儿挺扎心的,有用户爆料说他卖的考研辅导资料里面,错误百出,把他公司机构专业水平差劲儿给暴露无遗了。再说在高考前一周,他突然宣布暂停直播整整两个月,可一周后又在家长们的强烈呼吁下,飞快地恢复了直播,还一口气开了15场。
实力硬才能身子正
这些消息一传开,大家对他的看法都彻底变了,原本被视为楷模的权威形象,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他那一波商业上的大获成功,也被一些挑剔的人打上了“收割智商税”的标签,觉得他本质上是在利用信息差来赚取利润。
张雪峰的事情让人挺明白,网络时代,靠虚假或夸张打造的个人品牌,其实挺脆弱的。
随着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大家的判断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光靠华丽的包装和几句空洞的话语,想持久保持影响力,实在挺难的。
来源:一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