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一个重要的标准正式发布:《组合驾驶辅助及有条件自动驾驶事故界定及数据协作技术规范》(T/CAAMTB 287—2025)。
智能汽车越来越普及,但一个关键问题一直困扰行业和用户:
如果出了事故,到底算谁的责任?
9月1日,一个重要的标准正式发布:《组合驾驶辅助及有条件自动驾驶事故界定及数据协作技术规范》(T/CAAMTB 287—2025)。
这是国内首个专门针对智能驾驶事故认定和数据协作的成体系规范。车控CHEK作为起草单位之一,深度参与了起草、研讨和验证工作。
📏 标准是谁定的?
这次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分会组织,联合了行业里的顶级阵容: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太平洋保险集团、理想汽车、长城汽车、轻舟智航、中德智研、中德智骋……以及车控CHEK。
可以说,整车制造、系统供应、保险、检测认证、智能驾驶研发全覆盖。权威性和代表性拉满。
🔍 标准主要解决什么?
用大白话讲,就是三件事:
1、事故怎么认定?
驾驶员的责任?系统的责任?还是外部环境导致?标准给出了“分级判断机制”,不再含糊。
2、数据怎么用?
哪些数据必须被保存?DVR(行车记录仪)、EDR(事件数据记录器)、DSSAD(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DSSCDA(组合驾驶辅助数据记录系统)……统统列明。
3、怎么保证数据真实?
防篡改、能溯源、保护隐私。标准里写进了加密、数据指纹、区块链存证、隐私计算等技术手段。
4、多方如何协作?
不止车企要遵守,保险公司、供应商、检测机构、司法机关也要一起执行。大家统一口径,避免扯皮。
⚡ 为什么重要?
以前,智驾事故界定乱象不少:
用户说不清责任
厂商数据不透明
保险公司缺乏依据
监管部门查证困难
结果就是:事故难认定,理赔难落地,用户缺信任。
这次标准的发布,就像立了一条“铁律”:
出事故,有统一流程认定;
要数据,有统一格式调取;
查真伪,有统一技术验证。
它直接解决了行业痛点,让责任更清晰、理赔更顺畅、监管更有据。对消费者和厂商来说,都是一大利好。
🤝 车控CHEK的贡献
车控CHEK作为第三方数据平台,在标准起草中重点提供了真实道路数据采集和分析经验。
AI智驾记录仪:不接车机系统,也能自动采集中控屏/仪表屏和路况数据。
数据平台:把大量真实用户数据结构化,形成横向对比的评测体系。
这套“实测+平台”的经验,直接成为标准里关于“多源数据整合、独立验证”的现实支撑。
🌐 行业意义
有了这个标准:
用户用车更安心,出事不再“各说各话”;
保险理赔有章可循,减少争议;
车企研发、测试更合规,交付更透明;
监管和司法也多了一把“数据尺子”。
这意味着,智能汽车从此进入“用数据说话”的时代。
🎉 活动预告|智驾快闪月
除了参与标准制定,车控CHEK也在把“让数据说话”带到公众身边。
由地平线、车控CHEK、汽车之家空间站联合发起的 智驾快闪月,正在火热进行。
这是北京国际潮流汽车文化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通过线下沙龙和实车试驾,让更多人了解和正确使用智能驾驶。
很多人对“自动驾驶”还存在误解:有人把L2/L3当成“全自动”,有人干脆不用。快闪月活动就是要填补这块认知鸿沟。
👉 智驾快闪月第二期活动信息来啦!
来源:车控CH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