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镜头里,她永远语速均匀、笑容得体,连耳返里导播的倒计时都压不住那股子从容。
“央视最稳女主持”这六个字,像一枚勋章贴在王雪纯身上二十多年。
镜头里,她永远语速均匀、笑容得体,连耳返里导播的倒计时都压不住那股子从容。
可很多人忘了,从容不是天生,是一次次把碎掉的东西重新拼好,再踩着碎片往前走。
她确实赢在了起跑线。
父亲王枫是央视老台长,母亲林如的嗓音陪着第一代收音机长大。
别的孩子还在背拼音,她已经能在话筒前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念得字正腔圆。
后来顺理成章考进广院,毕业直接进央视,23岁站《正大综艺》的舞台,28岁进春晚,一路像开了挂。
可命运的剧本在后台撕了页——怀孕六个月,录完节目下台直接见红,孩子没保住,医生补了一句“以后也难了”。
那阵子她最怕收工。
台里灯一关,化妆间的镜子映出一张被粉底盖住的浮肿脸,卸妆棉擦到第三张,眼泪才混着残粉往下淌。
丈夫是大学恋爱就在一起的那位,没说什么“没关系”,只是每天把药和水温好,等她回家。
后来俩人干脆把儿童房改成书房,买了两张机票去冰岛看极光,在零下二十度的风里拍了一张合照,配文“一家三口,只是孩子来得慢点”。
观众再见到她,是《新闻联播》里那张更瘦的脸。
有人猜她打了瘦脸针,其实她只是把夜宵戒了——失眠到四点,干脆起来练书法。
毛笔尖在宣纸上拖出一道枯笔,像把心里那道疤描成山水的皴擦。
再后来,她跑去给流产妈妈做公益演讲,开场第一句是“我也丢过孩子”,底下瞬间安静得能听见空调风声。
她说得直白:不是每个伤口都要晒成勋章,但别让它烂在暗处。
现在她微博最常发的是旅行和读书笔记。
上个月在里斯本,拍了一张电车轨道的照片,配文“人生不是轨道,是片可以反复涂抹的水彩”。
评论区有人问她遗憾吗,她回:“遗憾是有的,但遗憾不是终点,是拐弯的路标。
”
你看,哪有什么永远的央视门面。
不过是把碎掉的部分留给自己,把拼好的那面朝向镜头。
观众记住的是她的声音,她记住的是声音背后那些没说出口的哽咽。
这大概才是一个主持人最动人的底牌——不是永远正确,而是永远诚实。
来源:松林中闲坐的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