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午五点半,抚州市东乡区小璜镇鲁家村妇女主任何盈芳的手机就开始震动不停。村民微信群里,一段“蓝天救援队趴地教学”的短视频被疯狂转发,配文清一色是:“今天必须让孩子参加!”——这个意外走红的防溺水课堂,是东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暑期守护行动”的一幕。在村口池塘边,
下午五点半,抚州市东乡区小璜镇鲁家村妇女主任何盈芳的手机就开始震动不停。村民微信群里,一段“蓝天救援队趴地教学”的短视频被疯狂转发,配文清一色是:“今天必须让孩子参加!”——这个意外走红的防溺水课堂,是东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暑期守护行动”的一幕。在村口池塘边,蓝天救援队员趴在滚烫的地面,汗透制服,一丝不苟地演示施救动作;身边,十几个孩子眼神专注,将这堂“家门口”的沉浸式防溺水安全课深深印入脑海。
从“被动接收”到“主动点单”
“上周刚在平台留言担心孩子玩水,没想到课程直接开到了家门口!”村民饶全海说。这场引发刷屏的教学,正是东乡区践行“四单机制”的生动注脚——群众在平台“点单”溺水防护需求,实践中心“派单”给专业救援队,志愿者“接单”后带着充气式模拟水池上门服务,最后由村民“评单”,实现精准闭环。
“嘭、嘭、嘭……”清脆的运球声在江东艺术东信百货校区篮球馆内回响。冯子昊眼神专注,汗水滴落在地板。这个夏天,东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爱心机构启动的“爱心筑梦”公益培训,为他提供了篮球、书法、舞蹈、阅读的服务。专业教练的指导,同伴的欢声笑语,正悄然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翅膀。
小子昊绽放的笑容背后,是“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智慧闭环的高效运转。只需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调度平台轻轻一点:身体不适?“义诊单”即刻安排;需要法援?“服务单”迅速送达;渴求新知?“培训单”马上开课!指尖轻点,精准对接,有效解决,让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畅通无阻。
宣讲“走新”更“走心”
“骗子现在都会说东乡话了!”村头百年樟树下,68岁的何依兰老人举着智能手机提出疑问。挎包服务队队长严莎立即接过话茬:“阿姨说到点子上了,这就是最新的AI语音诈骗……”现场顿时炸开锅。这支由镇村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文明实践员、退役老兵等组成的挎包服务队,每月将诈骗套路掰开揉碎,用身边真实案例“翻译”给老人们听。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同样“声”入人心?东乡区创新打造“文艺+宣讲”“红色阵地+宣讲”模式:“流动的思政课”穿梭校园企业,思想在行走中碰撞;“巾帼大宣讲”以细腻视角解读政策;“圩日宣讲赶大集”混着烟火气开讲,新鲜好懂;“田间地头小宣讲”沾满泥土芬芳。以“闪闪红星”宣讲队、“挎包服务队”“80志愿服务队”为代表的理论“轻骑兵”,用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将宏大道理讲成贴心家常话。其中,“闪闪红星”宣讲品牌以其创新模式入选省级数字化赋能宣讲标杆,经验在全省推广。
从“大水漫灌”到“流量奖杯”
在东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墙上,一组数据格外醒目:575支志愿服务队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常态开展政策宣讲、医疗卫生、科技下乡、文体活动、暖心帮扶等活动。2025年完成群众“点单”4360项,其中前三名分别是理论宣讲(42.96%)、文化服务(26.65%)、科技和科普服务(20.94%),覆盖群众10万余人次。这些来自30万条用户行为的精准画像,正推动服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当“全国最美志愿者”“全省五星实践站”等荣誉挂上墙时,另一组数据更吸引人: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德行天下爱满东乡”项目,经过两年的运作,开展主题活动80余场,线上话题讨论量增长1300%,群众自发上传的文明实践短视频累计播放量破千万。在他看来,真正的金杯银杯,是老百姓主动转发点赞的“流量奖杯”。
在这个平均每3个居民就有1名注册志愿者的东乡城区,文明实践早已超越“活动”范畴,成为解码基层治理的密钥。当防溺水课变成亲子必修、反诈宣传引发茶余热议、理论宣讲登上热搜榜单,或许正是这种“与民共舞”的智慧,实实在在提升着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文明新风吹活了东乡的一池春水。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