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还记得五六年前的劲头吗?小区里开服装店的王姐关了门,凑钱开网店说网上能躺赚;楼下超市老板也学着上架商品,说实体店迟早要被淘汰。可现在再看,王姐的网店三个月没上新,老板的电商后台半个月没订单,80%的中小电商都这样,后台数据比冬天的实体店客流量还难看。明明当年
你还记得五六年前的劲头吗?小区里开服装店的王姐关了门,凑钱开网店说网上能躺赚;楼下超市老板也学着上架商品,说实体店迟早要被淘汰。可现在再看,王姐的网店三个月没上新,老板的电商后台半个月没订单,80%的中小电商都这样,后台数据比冬天的实体店客流量还难看。明明当年电商把实体店逼得节节退,怎么现在自己先“凉”了一大半?
这些中小电商的日子,其实跟当年的实体店没两样。供应链没人家硬,大电商拿一批货能压到出厂价,他们找批发商拿,每件还得贵几块;想靠低价吸引客户,可大电商一搞促销,价格能压到成本线以下,他们根本扛不住。投广告更没底气,大电商一天能砸几万推广费,他们投几百块,流量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最后只能靠老客户偶尔回购,或者等着有人搜关键词碰巧点进来,这不就是把“守着门面等客来”,从街边挪到了网上?
政策的变化更让他们喘不过气。以前有些中小卖家还能在税务上抠搜点,比如少报点营收,现在电商税收管得严,金税系统跟平台数据一对接,每一笔订单都明明白白。有个卖小家电的朋友跟我算过账,以前每个月税费随便凑凑,现在光正规缴税就比以前多两千多。本来利润就薄,这么一扣,赚的钱还不够还进货的贷款,连雇个兼职客服都要犹豫好几天,只能自己熬夜回复消息。
平台规则也越来越偏向大商家。以前靠优化标题、刷几条好评,还能把商品排到前面。现在不行了,平台的促销活动报名要销量、要信誉分,中小商家连门槛都摸不到。你想参加个618活动,人家要求近30天销量过万,你一个月才卖几百件,连申请按钮都点不了。大电商还能拿到平台的流量扶持,首页推荐位、搜索优先展示,中小商家只能在后面几页“躺平”,客户根本刷不到。
更别说那些头部主播了。他们手里握着几百万粉丝,跟品牌谈合作能拿到最低折扣,直播间里一喊,几万件货瞬间卖光。中小商家就算把利润降到零,也没人知道他们的店。有次我想买个榨汁机,在平台上搜,首页全是大主播带过的品牌,那些中小店铺的商品,翻了十好几页才找到,评价还不错,可销量只有几十件,不是东西不好,是根本没机会被看到。
最扎心的是,生意也没回流到实体店。钱和流量都往平台、大电商和头部主播手里跑了。以前是实体和电商抢市场,现在变成中小电商跟大玩家抢饭吃。大电商有供应链、有流量、有预算,头部主播有粉丝、有议价权,中小商家啥都没有,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以前说“开个网店就能赚钱”,现在再听这话,连当事人都得笑,那是以前,现在不行了。
其实不是电商不行了,是电商行业变天了。从一开始的野蛮生长,谁都能分杯羹,到现在的规范和集中,只有有实力的才能留下来。那些还能活下去的中小电商,要么是有特色,比如卖自家做的手工艺品,要么是绑定本地客户,比如做社区团购,靠服务留住人。剩下的,要么慢慢关店,要么就只能看着大玩家们吃肉,自己连汤都喝不上。
别再幻想开个网店就能轻松赚钱了。现在的电商,早就不是当年那个随便搞搞就能成的行业。不管是实体还是电商,核心从来都是实力,要么有供应链优势,要么有流量优势,要么有别人没有的特色。要是啥都没有,就算把店开在网上,也跟守着没人的实体店一样,迟早被市场淘汰。这不是残酷,是行业成熟的必经之路,谁也躲不开。
来源:云里高歌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