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松下电器(中国)总裁赵炳弟:避免行业“内卷”,提升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力,是企业永续经营之根本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1 09:30 1

摘要:“中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对我们而言,中国市场是提升竞争力的‘训练场’。”9月10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在厦门举办期间,松下电器(中国)总裁赵炳弟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

“中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对我们而言,中国市场是提升竞争力的‘训练场’。”9月10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在厦门举办期间,松下电器(中国)总裁赵炳弟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

赵炳弟表示,中国发展的速度、成本意识、产业竞争力倒逼企业不断创新,从而提升和锻炼自身竞争能力。

松下控股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也是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制造商,进入中国市场已有40多年。公司从最初向中国市场提供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到逐步向中国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和技术,涉及研究开发、制造、销售、服务、物流等多个方面。

今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投资同比增长59.1%,中日经贸合作互补性体现在哪里?松下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市场发生的变化?中国家电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未来增长的空间在哪里?

围绕这一系列问题,赵炳弟在接受专访过程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作了详细解答。

中国市场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训练场

NBD:松下进入中国市场已有40多年,能否谈一谈中国市场的变化?您认为哪些方面对外资企业更具吸引力?

赵炳弟:松下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中国市场,当时公司在中国的营业额占全球的比重只有1%左右,处于较低的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增长,松下也是受益者。

近20年来,本土企业发展非常迅猛,竞争力不断提升。对于外资企业而言,既有商机,同样也感受到很大压力。

赵炳弟接受记者专访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我们立足于长期在中国发展,看到中国市场整个营商环境正不断改善,与此同时,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

近年来,松下制定了许多新的战略,比如我们把本土的事情尽可能在本土解决。另外,在中国的竞争环境当中,针对成本等多方面压力,我们也在不断创新,来提升和锻炼公司的竞争能力。从这个层面来看,中国市场是提升我们竞争力的训练场。

中国也是全球业务发展非常重要的平台。对松下而言,中国市场不仅仅是一个制造中心,也是一个创新中心。所以,我们在过去努力的基础上,首先立足中国市场,然后向全球市场做新的转型。我们希望把公司在中国市场所历练出的竞争力,不光用在中国本土区域上,也在东南亚等全球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康养领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NBD:接下来,松下对华投资可能聚焦在哪些领域?在本土化战略方面,下一步有何考虑?

赵炳弟:中国正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倡导共建“一带一路”的同时,也在提升本土企业的竞争能力。对我们而言,这同样创造了更多的商机。松下围绕健康智能居住空间,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不断寻找新的商机。

最近几年,松下在中国投产或扩容了大约20个新的项目,这一方面表明我们在中国发展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围绕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等新的业务,我们持续发挥在这个领域积累的优势。比如公司在广东、上海和江苏进行了一些新的投资,希望能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会。

NBD:您刚刚提到将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寻找新的商机,从传统家电行业跨界转型,有没有遇到一些障碍或者困难?

赵炳弟:就松下中国的业务利润占比来说,家电、住宅领域等to C(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占35%;移动出行、智能制造等to B(面向企业)的业务占到65%。

比如在康养领域,日本的人口老龄化要早于中国20~30年时间,因此我们在康养、银发经济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中国在这些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我们希望把松下在日本积累的经验落地到中国市场。

我们已经提出了智能康养的相关概念,特别是在光、空气、水等一些核心领域,积累了许多专有的技术和方案。未来,我们希望聚焦康养领域,提供全年龄段的解决方案。

希望能够与本土竞争对手展开更多互动

NBD: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日本对华投资同比增长59.1%。您认为,中日经贸合作的互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炳弟:中日两国之间在距离上非常接近,文化上有许多互通,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双方在不同层次和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合作。

如今,中国经济正积极转型升级,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这也为松下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

我们在中国本土不断加大产业的投入,同时也利用中国市场独特的机遇,比如完备的产业链体系等,来共同开展合作。目前,松下整个产业链条中,在中国市场有6000多家本土的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我们正试图与本土战略伙伴共同提升竞争力。

此外,不管是技术人员、核心骨干包括高级的管理人员,公司都在推进本土化战略。从公司发展战略来看,中国是我们在海外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最重要的战略平台。

NBD: 当前,中国围绕促消费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家电以旧换新等。对此,您怎么看?

赵炳弟:中国市场近年来变化非常大,竞争也很激烈。尽管松下在中国已经发展40多年,我们依然感到极大的压力,所以,我们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把专有的技术更多地应用到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上。

我们也深刻感受到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的积极努力,也从促消费等政策举措中受益。我们有许多业务,比如家电、住空间等,也都享受到了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我们认为这些政策非常及时和有效。

此外,中国通过投洽会、进博会、服贸会等多个平台,不断释放对外开放的信号,尤其是致力于改善营商环境的努力。对跨国企业而言,这极大增强了信心。我们期待中国政府能够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来惠及民生。

NBD:在国内,家电行业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且逐步进入存量时代。如何避免“内卷”,形成良性竞争格局?

赵炳弟: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其实,许多产业步入红海市场以后都会面临“内卷”的课题。政府、行业、企业包括普通消费者都会有切身的感受。

作为企业而言,一方面,必须面对市场的竞争,通过修炼好内功来提升自己产品解决方案的竞争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环境。所以,保持竞争力是企业永续经营的根本。

另一方面,我们非常希望这种竞争是有序的竞争。不管如何去规范,竞争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希望能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其实,在不少产业当中,松下与一些企业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大家一起来共同面对未知的困难和挑战。

与过去相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现在则是要满足精神、物质两个层面的需求,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希望松下能够与本土竞争对手展开更多互动,从而让产品更加符合消费市场的需求,也更能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