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抽烟”被投诉说起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1 09:58 1

摘要:“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藤野先生》中的这一句话,几乎定格了这位文学巨匠的公众形象:在袅袅烟雾中凝神思索,于沉沉黑夜里秉笔直书。

“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藤野先生》中的这一句话,几乎定格了这位文学巨匠的公众形象:在袅袅烟雾中凝神思索,于沉沉黑夜里秉笔直书。

然而近日,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内一幅再现这一经典形象的墙画,却因先生手中那一支烟,引发了一场关于历史真实与公共示范的争论。有游客认为画中吸烟形象“欠妥”,可能“误导青少年”,提议将其更换为握拳造型;而全国多地网友则纷纷发声,力挺保留原画。面对这一争议,绍兴文旅方面的回应冷静而清醒:不会因个别人投诉便盲目更改,将在综合考量各方意见后作出审慎决策。

这一态度,无疑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也是对文化记忆的守护。鲁迅与烟的关系,并非艺术虚构,而是贯穿其生平的真实细节。抹去这一细节,不仅无助于还原真实,反而可能削弱其作为一个在深夜里坚持呐喊、于困顿中依然坚韧的思想者的完整形象。若以今时之健康标准去“净化”历史现场,用某种符号化的“正确”形象替代复杂深沉的真实,实则是对历史的简化与扭曲。

按照投诉者的逻辑,李白还能不能“将进酒”?苏轼还能不能发点牢骚?琵琶女还能不能“半遮面”?进一步看,这场争论实则折射出当下某种文化心态与教育理念的困惑。在青少年教育备受重视的今天,防止不良行为的诱导固然必要,但教育不能依靠遮蔽历史来实现。真正有益的教育,应建立在全面、立体、真实的历史认知基础之上。正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及其时代局限的辩证理解,年轻人才能从中汲取真正的精神养分——那与吸不吸烟无关,而是批判的勇气、独立的思想和深切的文明关怀。如果我们一味追求完美无瑕的“榜样”,反而容易使历史教育流于表面,甚至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

而从城市文化建构与传播的角度看,这幅墙画也已超越一般的陈列品,成为游客与鲁迅对话的情感媒介。“为先生点支烟”的打卡行为,虽是一种轻量的公众参与,却折射出民众对鲁迅的亲切认同,以及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因此,绍兴有关方面此次所采取的审慎态度,值得肯定。文化的传承固然应倾听不同声音,但更需坚守历史的真实与文化的完整。鲁迅从来不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像”,他的力量,正来自那份在挣扎中前行、在彷徨中战斗的鲜活人性。

保留这一支烟,就是保留了一段真实的历史语境,也是对公众理性与判断力的一种尊重。我们应该相信,人们能够理解:真正值得传承的,从来不是那缕轻烟,而是烟雾之后那道锐利而清醒的目光——那是一个民族在觉醒年代中最珍贵的精神火焰。

鲁迅先生倘若知道今人对他的投诉,以他的性格,会不会再点上一支烟,继续写一些“来看我可以,别盯着烟”之类的文字?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玉光

来源:琅琊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