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师范学院杨智源:从法院媒体到讲台 三重维度续写成长范本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1 08:43 3

摘要:从东北平原到云贵高原,从法院媒体到三尺讲台,忻州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杨智源用几年时间,在学术耕耘、职业实践与教育创新的三重维度上,书写着新时代忻州高校教师的成长范本。

从东北平原到云贵高原,从法院媒体到三尺讲台,忻州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杨智源用几年时间,在学术耕耘、职业实践与教育创新的三重维度上,书写着新时代忻州高校教师的成长范本。

学府逐梦一路拼搏

杨智源的求学生涯处处透着青春的专注与踏实的付出。本科阶段,他走进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在这里,有广阔的学习平台与深厚的学术氛围。他用踏实努力换来了应有的认可,凭借优异成绩与表现,获得校长奖学金与校优秀学生称号。

本科毕业后,杨智源考入云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其间,他的学术能力实现了质的提升,撰写的学术论文逻辑严谨、见解务实,得到导师与同学们的一致认可,获得国家奖学金。

完成硕士学业后,怀揣对新闻传播事业的热忱,杨智源进入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的全新职业旅程。在此工作期间,他有幸参与了众多重大活动的报道,专业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与提升。他撰写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法院报》、中国法院网及最高人民法院官网等权威平台,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他的工作表现也得到了领导与同事的认可,被评为优秀员工。

投身杏坛潜心育人

带着在北京积累的媒体资源与司法系统的实践经验,杨智源于2020年9月入职忻州师范学院,见证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从无到有、渐入佳境的全过程。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投入了大量心血和精力。

教学实践中,杨智源构建了“技术赋能—人文筑基—实践贯通”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三维培养模式。他主讲的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两门课程,打破课程壁垒,通过“项目制工作坊”模式进行课程有机衔接,让学生在“技术学习—理论应用—创作输出”的闭环中实现成长。

在《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杨智源将这一教学范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而是以学生工作坊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实践教学环境。课堂上,他会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实践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鼓励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他会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将所学知识与未来工作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经过多年的努力,《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已成为校级一流课程,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肩负重任引领成长

2023年,杨智源迎来职业生涯的又一重要转折点——担任忻州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主要负责新媒体与学生创新创业模块。这一角色的转变,意味着他要从教学一线迈向更广阔的校园育人舞台,承担起引领青年成长、推动校园文化创新的重任。

履新之初,杨智源便以敏锐的洞察力,精准捕捉到校园新媒体建设可探索的创新路径与全新方式。他充分发挥自己在传媒领域积累的经验优势,指导并激发学生新媒体中心团队成员的创新活力,鼓励团队成员大胆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让大家在思想碰撞中寻找灵感。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对校团委新媒体的栏目《忻师青年·微讲堂》进行全面升级。与此同时,他还带领团队创作了吉祥物“忻宝”,希望通过这个可爱的卡通形象,拉近校团委与青年学生间的距离,增强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推动校园新媒体创新发展的同时,杨智源还十分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他深知,“挑战杯”等学科竞赛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积极组织赛前培训、项目指导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奖数量和等级均创下学校最佳纪录。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展望未来,杨智源表示,将继续坚守初心,在教育与传媒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陈晓平 文/图)

来源:山西青年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