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死就不会死”,口出狂言的赵立新,终于得到应有的报应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1 09:35 1

摘要:从《大明王朝1566》里稳如泰山的沈一石,到《芈月传》中犀利的张仪,演什么像什么,俨然演技派男神的代名词。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位被捧上神坛的“知识分子型演员”,却在2019年春天,因为几句没轻没重的话,亲手把自己的前程烧了个干净。

还记得那个在《声临其境》里一口气秀出四国语言、被全网夸成“文化天花板”的赵立新吗?当年多少人被他那口流利外语和演技折服。

从《大明王朝1566》里稳如泰山的沈一石,到《芈月传》中犀利的张仪,演什么像什么,俨然演技派男神的代名词。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位被捧上神坛的“知识分子型演员”,却在2019年春天,因为几句没轻没重的话,亲手把自己的前程烧了个干净。

事情说来也挺唏嘘。那年三月最后几天,赵立新突然在自己微博上发问:“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一开始大家还没反应过来,有人真以为他是正经讨论历史。

没想到他话锋一转,轻飘飘跟上一句:“那紫禁城呢?是忘了还是没带打火石?”就这一句,直接把很多人心里那点民族旧伤给捅破了——圆明园那场火可是中国人世世代代都忘不掉的痛啊,哪能这么调侃?但这还没完。

过了没几天,他居然又发文追问:“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为什么没有抢走故宫文物甚至烧掉故宫?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还转了一篇文章,里头说什么“南京大屠杀是因为日军打得时间太长烦躁了”,北京没遭殃是因为“他们没费力打进城就没情绪烧杀”……字里行间那种揣测,让人读了背后发凉。

这不就是往民族记忆的伤口上撒盐吗?果然,网友还没骂完,官媒就直接点名批评了,说他“太天真”,劝他“至少要对本国历史有点基本了解”。

虽然后来赵立新赶紧发了一封道歉信,说自己是“表述不严谨”,可谁还信?这种话题哪能容得下轻佻和试探。

更讽刺的是,有人翻出他早就不是中国籍——他早年就入了瑞典籍。一个连中国护照都不要的人,反过来对我们国家的历史指指点点、甚至用这种口气开玩笑,真是让人看不懂。

结果可想而知,他那会儿正红的演艺事业一夜之间全崩了。微博账号没了,所有演出项目都被撤掉,广告合作全部终止。最惨的是那些他参演了的剧——刘亦菲和井柏然那部《南烟斋笔录》,就因为有他,压了七年才勉强播出;

而另一部大制作《突围》更是花了大力气用AI换脸技术把他全部镜头替换掉,播出来效果别扭得很,观众看得直出戏。所以说,管不住自己的嘴,真的不止害自己,还连带拖垮一整组人的心血。

说起来赵立新本来真可以说是“学霸级演员”,他爸在新华书店工作,他从小泡在书堆里长大,十八岁就考上中戏,后来公派去俄罗斯留学,才七个月就拿下导演系硕士,之后又进了瑞典国家话剧院,中英俄瑞四门语言溜到飞起。

可就这么一个人,偏偏在历史认知上栽了大跟头。这不明摆着告诉我们:你再有才、再有名,一旦触碰到民族情感的底线,什么都救不回来。

后来他不是没试过复出。2024年他悄悄在某音注册了账号,发了一段自己朗诵的视频,声音还是那么好听,可没几天就被网友集体举报到封号。

如今他只能在瑞典一些小剧场演点话剧,观众三三两两,和当年在国内风光无限、掌声如潮的场面,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从“文化男神”到“争议人物”,赵立新这一跤摔得足够狠,也足够让所有人引以为戒:你可以有观点、有个性,但历史与民族的尊严,从来不是能拿来试探的东西。

来源:相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