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处广西钦州市板城镇屯茂村的“蓝姐便利店”,是钦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钦州烟草)党建引领终端建设的标杆案例。这家乡村便利店延续了这片热土的红色基因,不仅依托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实现了店铺发展,更以“共享菜摊”为笔书写了乡村振兴的温情篇章。
地处广西钦州市板城镇屯茂村的“蓝姐便利店”,是钦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钦州烟草)党建引领终端建设的标杆案例。这家乡村便利店延续了这片热土的红色基因,不仅依托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实现了店铺发展,更以“共享菜摊”为笔书写了乡村振兴的温情篇章。
蓝小凤(左)在共享菜摊前帮忙售卖青菜。
“不忘本”的种子,支起了共享菜摊
在屯茂村,红色血脉始终奔涌。蓝小凤是听着村中长辈讲红色故事长大的,这样的红色氛围不仅塑造了她诚善经营的品质,更在她心中播下了一颗“不忘本”的种子。她常说:“那时候艰难,大家互相帮衬,现在日子好了,更不能忘了本分。”
屯茂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许多六七十岁的老人留守家中。他们种植的瓜果蔬菜常因吃不完而烂在地里,摆摊售卖补贴家用的愿望又因种种原因难以实现。“以前我试过蹲在路边卖,车来车往的看着害怕得很。”72岁的黄阿婆提起过去直摇头。
蓝小凤看在眼里,2024年,她借店铺升级为丹八桂加盟终端之机,在店铺旁辟出方寸之地,摆上货架、撑起遮阳棚,板城镇首个“共享菜摊”就这么支了起来。
“闲不住”的菜摊,解了留守老人的愁
几平米的菜摊前,蓝小凤正忙着整理还带着晨露的农家菜,翠绿的黄瓜、带着泥土气息的红薯、紫得发亮的茄子……旁边还放着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自种蔬果,绿色健康。”见菜摊前来了客人,蓝小凤急忙招呼。
52岁的她笑得腼腆,说话带着乡音,手上的账本记得密密麻麻:2025年8月26日,张叔的鸡蛋收18元,李婶的茄子收7元,王阿婆的番茄收11元……
菜摊不收取任何费用,蓝小凤无偿帮着看摊、卖菜。村民把菜往摊上一摆,登记好姓名、价格和数量便可自行离开。菜摊的菜卖空了,蓝小凤便会趁傍晚时分把当天的账目算清楚,挨家挨户送钱上门。“有时候就几块钱,她也跑一趟。”黄阿婆感慨,“比亲女儿还贴心。”
“不赚钱”的买卖,旺了店铺人气
起初有人不理解:“帮别人卖菜却什么好处都不收,自己还搭上这么大一块地方?”蓝小凤回应道:“乡里乡亲的,能帮一把是一把。”没想到,这“不赚钱”的菜摊,反而给小店添了人气。
每日店门口的新鲜蔬果,总会吸引过路的人驻足——村民捎把青菜,顺道买包盐;镇上的人停车买菜,再进店购物。每当过年过节,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家团圆,总是特意来照顾蓝小凤的生意。“我们平时不在家,家里老人都多亏了蓝姐照顾,现在回来了,就尽量多帮衬帮衬她的生意,也借此机会表达我们的感谢。”大伙表示。
钦州烟草的工作人员也被蓝小凤的故事所触动。“蓝姐这共享菜摊,比任何宣传都实在。”他们帮着优化了菜摊布局,做了更醒目的宣传牌,还将蓝姐便利店列为红色精品示范线路的选点,不断挖掘和升级店铺特色与亮点,将蓝姐便利店打造成为钦州烟草党建引领终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案例。
蓝小凤用几平方米的方寸之地,串起了留守老人的生计、乡邻的情谊与乡村的烟火气。“我的能力很小,但我也想为乡里乡亲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蓝小凤如是说。
来源:东方烟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