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余名医护遭欠薪!这家大型三级医院拍卖4次还没卖出去!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1 09:37 1

摘要:曾经被誉为“全县希望”的明星医院,如今价格一降再降,却连一次竞拍报名都没有。这家投资20亿建造的大型三级医院,正在经历第五次拍卖的尴尬局面。

曾经被誉为“全县希望”的明星医院,如今价格一降再降,却连一次竞拍报名都没有。这家投资20亿建造的大型三级医院,正在经历第五次拍卖的尴尬局面。

2025年9月15日上午10点,鲁西南医院有限公司名下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建筑物所有权等不动产将迎来第五次拍卖,起拍价仅为1.76亿元。

这个价格与首次拍卖的4.1亿元相比,已经降价近2亿元,却依然面临无人问津的困境。

投资20亿的明星医院

鲁西南医院位于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是一家民营三级综合性医院。该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0亿,一期工程规划床位1000张,于2018年5月12日正式运营。

这家医院曾是阳谷县唯一一家三级医院,填补了当地民营三级综合医院的空白。按照原先规划,医院总占地面积将达248亩,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床位规模将达到2000张。

高起点与优质资源

山东广播电视台旗下融媒体平台“闪电新闻”曾报道,鲁西南医院的诞生打破了阳谷县没有三级综合医院的历史,可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区域内72个县区的5000万群众提供优质健康服务。

在医院开业一周年时,该院按照三级医院标准编设了43个临床医技科室,床位777张,并引进了各类先进的医疗设备,总值3.1亿元。

2022年9月的数据显示,医院有医务人员650人,其中高级职称100名,中级职称79名,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

经营困境初现

正式运营到宣告破产,鲁西南医院只用了不到6年时间。

2024年1月底,鲁西南医院原院长周红生公开喊话,“请给鲁西南医院一次重整机会”。

院长当时透露,“医院在集团出现债务违约的时候有700多人,现在欠薪有601人,全体员工已经8个月未发工资,工资加社保总额超过4500万”。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2024年2月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鲁西南医院账面资产净值约为6.82亿元,账面负债总额约为10.99亿元。

破产清算与多次流拍

2025年3月,山东省阳谷县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宣告鲁西南医院破产。法院裁定对鲁西南医院有限公司、山东瑞泰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质合并破产清算。

查明两家公司资产总额6.6亿,负债12.6亿,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

自此,鲁西南医院开始了其艰难的拍卖历程:首次拍卖起拍价4.1亿元,流拍;第二次3.3亿元,流拍;第三次2.6亿元,流拍;第四次2.16亿元,依然流拍。

深层原因分析

鲁西南医院的困境部分源于其投资方新凤祥集团的债务危机。院长周红生曾表示,鲁西南医院资金枯竭的起源是集团出现债务危机。

新凤祥集团是一个跨行业、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创始人刘学景曾是山东首富。集团旗下凤祥食品是中国最大白羽鸡出口企业,是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连锁快餐集团的供应商。

然而,上市两年后,凤祥股份就遭遇易主风险。2025年8月,凤祥股份发布公告,正式从港交所退市,结束了其在资本市场的五年征程。

民营医院的整体困境

鲁西南医院的遭遇并非个例。仅2025年,就有数家投资数十亿的大型民营医院停摆。

2025年8月底,株洲汇加肿瘤医院向卫健委提交再次停业延期申请,这家曾被称为株洲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医院投资规模曾宣称达到10亿元。

2025年2月,投资超20亿元、运营7年多的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唐山南湖医院停诊,医院门急诊全面停诊,住院患者紧急出院或转院。

2025年1月,投资总额达30亿人民币的重庆全域肿瘤医院发布《破产债权申报公告》,已全面停工停产,且严重资不抵债。

残酷现实,民营医院盈利者不足5%

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民营医院数量超过公立医院两倍,但盈利者不足5%。这一数据揭示了民营医院整体面临的经营困境。

业内人士认为,民营医院大多面临医保红利消失、跨界不专业、扩张过快、依赖融资等主要问题。

当地医疗市场容量有限也是鲁西南医院流拍的重要原因之一。截至2024年末,阳谷县常住人口为67.93万人,县域内有多家公立医疗机构。

阳谷县人民医院已通过三级医院评审,入选国家卫健委“千县工程”医院名单,床位1000余张。此外,阳谷县中医医院通过二甲中医医院评审,床位350张。

2024年,阳谷县还新建中心医院并正式投入使用。而且从阳谷县到聊城市人民医院也仅有不到50公里的距离。

鲁西南医院的第五次拍卖将于2025年9月15日上午10点开始。相比首次拍卖,起拍价已经降低了2.34亿元。

这次拍卖会有人出手吗?还是继续流拍的命运?无论结果如何,鲁西南医院的经历都已经成为民营医院行业的一个警示符号。

业内专家指出,民营医院需要通过差异化定位、打造专科实力、强化内部管理、合规经营以寻求生存。

唯有回归医疗本质,才能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考验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此您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察与体会。

来源:MY沐妍有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