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社区讲堂到校园演练,从新媒体推送至海报制作,他们用脚步丈量安全的广度,用声音传递生命至上的温度。这份工作,有奔走的疲惫,更有唤醒意识的欣慰;有重复讲解的枯燥,却更有避免火灾发生的无悔。
没有惊天动地的火场逆行,这里有的是日复一日的耐心守望。他们是消防宣传员,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安全的守护人。
从社区讲堂到校园演练,从新媒体推送至海报制作,他们用脚步丈量安全的广度,用声音传递生命至上的温度。这份工作,有奔走的疲惫,更有唤醒意识的欣慰;有重复讲解的枯燥,却更有避免火灾发生的无悔。
本栏目以“宣传员日志”为名,邀请一线消防宣传工作者,写下他们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透过他们的笔触,您将看到宣传背后的细腻视角与真挚心声——那是对生命的敬畏,对职责的坚守,更是对平安最朴实的向往。这里没有滤镜,只有一颗颗竭尽全力守护你我平安的赤诚之心。
期待这些文字,能让您看见预防的力量,并加入其中,共同筑牢这道生命的防线。
让非遗剪纸与消防知识碰撞出火花
我叫陈蓉,是一名消防宣传员。于我而言,传播消防安全知识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深入骨髓的热爱。回首这些年宣讲中经历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故事都浸透着温暖与感动。
2024年春天,我参观了一场非遗文化展览。在展览现场,一名剪纸艺人在专注地创作。一张张普通的红纸在她的操作下迅速变换形态成为精美图案。我突发奇想,能否把消防知识与非遗剪纸艺术进行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学到实用的消防技能呢?
说干就干。我当即动身,前往运城拜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李引珠。见到李老师后,我立刻把“非遗+消防”的想法告诉她,她疑惑:“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怎么能和消防扯上关系?”我赶紧解释:“我们可以把消防车、灭火器以及火灾逃生场景等元素融入剪纸作品中,这样孩子们既能欣赏到剪纸的美感,又能记住消防知识。”李老师听了兴奋地说:“好主意,那咱就试试!”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李老师一门心思扑在了图案打磨上。我负责整理消防知识要点,李老师就琢磨着怎么用剪纸把这些知识变得活灵活现。才几天的功夫,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剪纸作品新鲜出炉。火灾逃生场景被剪成了孩童捂住口鼻、弯腰往前跑的样子,灭火器使用步骤被分解成一个个简单又好懂的剪纸元素。其间,为了让图案好看,又能让消防知识准确无误地传递出去,我们不停对细节进行修改,最终完成了一套消防主题剪纸作品。当我带着这些剪纸作品走进校园时,孩子们围在展台前,不停地追问:“消防车是怎么剪出来的呀?”“逃生的时候为什么要弯腰呢?”我一边耐心地教他们剪纸技巧,一边细致地讲解知识。有个小朋友学会剪灭火器后,兴奋地举着自己的作品大声说道:“我要回家教爸爸妈妈怎么用灭火器。”那一刻,我真切体会到了让孩子学好消防知识,安全意识更能深深融入每一个家庭。
几年的宣讲下来,我见证了孩子们从对消防宣传知识懵懂无知到熟练掌握逃生技巧,他们的每一句“这个我会”、每一个肯定的眼神,都成为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消防与非遗结合的宣传,让安全之花在传统艺术的土壤中绽放,结出丰硕的果实。
每一次创新都让安全知识更鲜活
我是消防宣传员关文卿。记得第一次开展消防安全集中培训活动时,我紧张又生涩,只会照着课件上准备的内容,一字不落地念给参训人员听。然而,这种单调枯燥的宣传形式根本无法引起参训人员的兴趣。
活动结束后,我内心满是挫败感,仿佛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审视与反思,不断剖析着自己在活动中的种种不足。一个又一个想法接连涌现:“是否可以尝试加入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或者给大家分享一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从未了解过的消防知识,亦或是借助新颖的互动方式,让大家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有了想法,便要付诸实践。在后来的宣传活动中,我将火灾案例分析与贴近生活的实例讲解相结合,让晦涩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组织参训人员亲身体验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的使用方法,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有趣的实验,为大家讲解消防喷淋系统的工作原理……
渐渐地,我注意到参训人员的眼神变得专注了,互动环节举手的人越来越多,课后咨询问题的人也络绎不绝。有一次,一位阿姨特意留下来告诉我:“小伙子,听你讲了那个油锅起火的案例后,我回家就检查了厨房,把多年没换的旧油都处理掉了。”听到这话,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很值得。
自那以后,我清楚地意识到,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消防宣传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现在,我不仅会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作生动有趣的宣传素材,还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量身定制培训方案。每一次创新都让消防安全知识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人们心里,这正是推动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