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设计师画方案,可能要反复修改、熬夜赶图?现在有了北京建院的“智能化生成设计”,用数据驱动设计,效率可提升了不少!这套技术以专业的建筑设计为理论基础,创新的数字算法为技术手段,通过数据驱动设计,能快速生成大量方案,还能帮设计师优化目标筛选,再通过实时数据可视
2025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展厅
藏着不少“建筑黑科技”,
今天就带大家走进北京建院展台,
看看他们研发的BIAD建画AI平台。
这款以生成式设计为核心的“智能助手”,
究竟如何用AI赋能建筑设计,
为“好房子” 筑牢源头技术保障!
数驱几何:
AI帮你快速生成“最优设计方案”
以前设计师画方案,可能要反复修改、熬夜赶图?现在有了北京建院的“智能化生成设计”,用数据驱动设计,效率可提升了不少!这套技术以专业的建筑设计为理论基础,创新的数字算法为技术手段,通过数据驱动设计,能快速生成大量方案,还能帮设计师优化目标筛选,再通过实时数据可视化辅助理性决策,完成高效快速的算法设计,平衡土地资源利用与城市空间关系,简直是设计师的“得力搭档”!
具体有多厉害?
安小居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01算法生成城市肌理
通过计算机算法,对未进行开发的土地进行城市肌理的划分,设置好筛选条件,程序就能自动生成符合筛选条件的地块肌理。
02人机协同城市肌理
设计师只需绘制道路中线,算法就能自动识别并根据道路宽度的设定进行自动地块划分,实现人机协同。
03算法土地细分
录入周围城市路网后,算法会将所有地块进行土地细分,还能让每块地的路网与相邻用地“无缝衔接”,最终达到顺应城市路网的状态。
04数据可视化
细分地块时,建筑高度、建筑面积、地块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关键指标会同步显示,设计师一眼就能看清,轻松把控地块开发强度。
05机器学习
选好学习样本,算法就能在研究地块上生成类似的建筑形体,对城市的建筑物肌理进行快速模拟。
06定制化算法开发
针对特定地块分析得到各类建筑的可建区域后,算法就能自动化生成大批量体量方案,再通过对数据分析给出建议方向,帮助设计师少走弯路。
目前,数据驱动设计的生成式设计已服务20个建筑设计项目,累计建筑面积650万㎡。
AI赋能:
从“问答”到“出图”,全流程提效
1DeepSeek AI助手
接入DeepSeek大语言模型,可以进行行业知识问答、编程助手,以及提示词优化。
2图生图&文生图
基于图像大模型,输入经DeepSeek优化后的提示词、参考图片,实现较强语义理解的效果图。
3融合三维建模工作流
深度融合三维建模环境,实时联动三维模型视图,实现跨模态智能协作,三维体量联合语义理解即能生成高细节效果图。
4三维交互局部调整
针对效果图中三维体量相关部分的调整,可以在三维模型中简要提取调整区域,对已有效果图上建筑形体相关区域局部修改调整。
5三维环境调整图片修改区域
针对效果图中非三维体量部分,也可以在三维环境中绘制修改区域,对已有效果图中无法定位体量的部分实现局部修改。
6视频生成
基于视频大模型,输入提示词、参考图片,实现较强语义理解的图片转视频。
数据沉淀:
海量资料“秒检索”,知识能复用
随着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企业积累的图像数据越来越多。这些图像数据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类型复杂,传统依赖文件夹分类、文件名检索或关键词标签管理的方式,已经难以应对当下对高效、精准和智能化检索的需求。
北京建院的AI平台解决了这个难题——它能实现 “多模态数据中的多语言图像检索”,靠深度学习特征提取技术,文本搜图、图搜图、图文混合搜都能行,打通企业数据转化为知识的最后一公里。
AI科技前沿技术
采用先进的多模态深度学习模型,相比传统的单语言或基于标签的检索方式,该技术不仅能捕捉图像与文本的深层语义,还能支持中文、英文等多语言输入,大幅度扩展了应用的覆盖面。例如,用户可以用中文输入“现代风格办公楼”,系统同样可以匹配出英文、法文等语料库中相关的建筑案例图像,实现企业海内外数据业务数据的高效知识转化,及对不同语言员工便捷友好地使用相应数据。
多语言数据转化
高效检索引擎
系统能够在百万级图像数据库中实现毫秒级检索,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与可扩展性。
本地化部署与数据安全
本能力支持局域网和企业内部服务器的部署模式,用户无需将数据上传至公共云端,有效规避了知识产权与隐私数据泄露风险。这一点尤其适合涉及敏感图纸、科研成果和商业案例的行业场景。
企业数据沉淀为知识
北京建院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将持续深化AI技术探索与实践,积极开拓更多融合创新的应用场景,通过建筑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的智能生态体系;打造面向未来的企业AI应用云平台:以语言/图像/视频等基础大模型为引擎,联通多模态数据检索与标注治理,融合AI驱动的3D等辅助设计工具,以数据为锚、以模型为擎、以应用为径、以反馈为轮,贯通“数据—AI能力—业务应用—反馈”的全链条闭环,把分散的知识与流程转化为可复制、可度量、可演进的新质生产力,为“好房子”做好技术保障。
这样的建筑设计“智能助手”,
是不是既硬核又实用?
后续安小居还会带大家解锁
更多服贸会精彩内容,
记得持续关注哦!
供稿单位:数字科技分会
来源:安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