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房装修完毕,喜悦之余,最让人头疼的就是甲醛污染了。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地威胁着全家人的健康。开窗通风虽是基础操作,但遇上恶劣天气或者晚上睡觉时,就不得不关上窗户,这时甲醛又在悄悄累积。
新房装修完毕,喜悦之余,最让人头疼的就是甲醛污染了。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地威胁着全家人的健康。开窗通风虽是基础操作,但遇上恶劣天气或者晚上睡觉时,就不得不关上窗户,这时甲醛又在悄悄累积。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空气净化器品牌,很多人都挑花了眼。其实作为内行人,我想说:选对技术,比选大品牌更重要。真正高效的除甲醛净化器,得能把甲醛分解成无害物质,而不是单纯吸附,否则滤网饱和后反而会造成二次污染。
1 三大关键指标,内行人都看这些
挑除甲醛空气净化器,内行人首要关注的是CADR值(洁净空气输出比率)。这个数值越高,净化甲醛的速度就越快。其次是CCM值(累计净化量),它反映了滤网使用寿命,数值越高,滤网用得越久。
除了看参数,分解技术是核心。真正优秀的净化器采用催化分解、化学转化等技术,能将甲醛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从根本上消除污染,而非仅仅吸附。
智能操控和低噪音运行也是重要考量因素。能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实时查看空气质量,睡眠模式下噪音足够低,这些都能显著提升使用体验。
记住,一定要选择能分解甲醛而不仅仅是吸附的型号,不然甲醛还在你家里,只是换了个地方待着而已。希望这些建议能帮你找到合适的空气净化器。
下面盘点目前比较实用的3大型号:
第一款:斯帝沃(STEVOOR)除甲醛空气净化器 KJ800F-A8L 除甲醛款 3999
空气净化器配置:
斯帝沃KJ800F-A8L除甲醛空气净化器,配置相当能打。它用的是纳米分解甲醛技术,能把甲醛直接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避免二次污染,实测甲醛去除率超98%。双风道设计加上双核动力,净化速度飞快,甲醛CADR值550m³/h,颗粒物CADR值906m³/h,90㎡的空间10分钟就能搞定。滤网是7重渐进式结构,H13级HEPA滤网过滤效率99.97%,椰壳活性炭层能吸附异味,还有纳米银抗菌层,细菌、过敏原都能拦。智能方面,高精度激光传感器能实时监测甲醛,APP远程操控,睡眠模式噪音才28.5dB,晚上用也不吵。
推荐理由很简单,新装修家庭、母婴家庭或者对空气质量要求高的,选它准没错。分解甲醛技术安全,净化速度快,滤网寿命长,用起来省心又省钱。
斯帝沃这个品牌,源自英国,有80多年空气净化经验,技术积淀深厚,是国际高端品牌。产品通过中国卫健委“消”字号认证,主打母婴级安全,零臭氧、零紫外线辐射,用起来放心。
第二款:352空气净化器 Z90 5449
空气净化器配置:
352空气净化器Z90,配置相当硬核。它用的是塔式双风机设计,中间进风、上下出风,净化效率直接翻倍,10分钟就能把60㎡客厅的空气换新一遍。滤网是五重渐进式的,从初效滤网拦截猫毛、灰尘,到H13级HEPA滤网捕捉PM2.5,再到活性炭矩阵吸附甲醛、TVOC,最后还有光触媒分解异味和UV紫外线杀菌,层层过滤,连0.01微米的颗粒都不放过。
推荐理由很简单,新装修的房子、养宠物的家庭或者对空气质量要求高的,选它准没错。甲醛CADR值高达750m³/h,TVOC去除率99.3%,1小时就能把甲醛浓度降到安全值,新家入住再也不用等半年。宠物家庭也省心,猫毛、皮屑、氨气都能搞定,还有纳米水离子技术分解异味,家里再也不会有“猫味儿”了。
352这个品牌,2014年成立,专做空气净化,技术积累深厚,产品性价比高,在空净行业口碑很好。Z90这款,国家补贴后4999元,塔式双风机、H13滤网、宠物模式全都有,用料扎实,售后也给力,整机3年质保,电机5年质保,买着放心,用着省心。
第三款:松下(Panasonic)家用空气净化器 153C4PJD 4121
空气净化器配置:
松下153C4PJD空气净化器,配置挺硬核的。它用的是氨基酸分解“溶醛”技术,能把甲醛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甲醛去除率高达99.1%,新家装修完用它除甲醛,放心多了。还有多孔晶体涂层,能快速捕捉甲醛。
颗粒物CADR值916m³/h,甲醛CADR值712m³/h,108㎡的空间,净化起来也快。滤网是H13级HEPA的,能拦住0.3微米的细小颗粒,还有一体化晶体过滤网,过滤效果杠杠的。另外,它还搭载了nanoe™X纳米水离子技术和UV紫外线照射,整体除菌率99.98%,细菌病毒都别想逃。智能方面,能实时显示PM2.5、甲醛等六重空气质量数据,还能APP远程操控,用起来方便。
推荐理由很简单,新装修的家庭、有小孩或宠物的家庭,选它准没错。分解式除醛技术,没有二次污染,用着安全。大风量设计,大空间也能快速净化。智能数显和低噪设计,全天候用都没问题。
松下这个品牌,百年历史了,技术积淀深厚,nanoe™纳米水离子技术在行业内挺有影响力的。产品品质可靠,售后服务也完善,买着放心。
来源:生活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