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国官宣2类临近空间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特大好消息。至此,中国已经拥有三类临近空间高超音速飞机!而美国进展最快的高超音速飞机“黑鸟之子”首飞难产,计划推迟到2025年!
戍天九思原创第833期
近日,中国官宣2类临近空间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特大好消息。至此,中国已经拥有三类临近空间高超音速飞机!而美国进展最快的高超音速飞机“黑鸟之子”首飞难产,计划推迟到2025年!湖南卫视首播7马赫MD临近空间宽域飞行器
12月15日,中科院和湖南卫视联合的《以先辈之名立时代新功》开播,首次公开“MD系列临近空间里飞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
2018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组建了一支多学科跨部门的科研攻关团队,目标就是自主研发临近空间宽域飞行器,并依托平台开展科学探索。临近空间是指距地面20到100公里的空域,由钱学森先生提出的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技术,是国家战略高技术竞争的焦点,探索这一技术从跨学科基础研究到创新集成验证的正是“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李文皓团队。研制一种能在航空飞机之上、卫星之下的临近空间里飞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而且还要从临近空间发射它,这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
为此,“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李文皓团队,花了近三年时间快速迭代三十多版方案,终于敲定了飞行器设计方案。2021年11月18日,首次成功完成15分钟的飞行器投放、着陆和回收实验。
▲中科院力学所“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李文皓
从2018—2024,六年多时间里,突击队自主研发的宽域飞行器成功完成了5类9次飞行实验,在全球率先实现高超音速构型飞行器水平降落,完成了国际上首次临近空间发射航空器试验,实现跨域机动飞行和安全返回。
湖南卫视视频中亮相的MD-19和MD-22飞行器,在2022年和2024年珠海航展上都展出过。
MD-22宽域飞行器展板显示,它长10.8米,翼展4.5米,最大起飞重量4吨,是可重复使用的高超音速技术试验平台,用于天地往返空天飞机的技术验证。MD-22可以兼容不同动力,适用马赫数0-7,可以使用自主起飞或火箭助推发射模式,最大航程8000公里,还具备中高速条件下实施6G稳盘过载强机动飞行的能力。
▲MD-22宽域飞行器展板
▲2024年珠海航展现场的MD-22模型
笔者认为,2021年11月第一次成功首飞的是MD—19,从2018年—2024年这6年成功完成5类9次飞行实验,可见,最新成功试飞的可能是MD—23,而今年11月珠海航展上展示的是MD—22,说明珠海航展上展示的不是最先进的。中国创造6年成功完成5类9次临近空间宽域飞行实验的奇迹,真是了不起!
中科院官宣6.56马赫高超音速飞行器
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崔凯团队在 “格致论道” 讲坛,公布了一款飞行速度为 6.56 马赫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从北京飞往纽约仅需2小时。
这款飞行器整整研究了13 年,研发团队在风洞测试中历经无数次失败与重试,从机身外形到内部结构,从材料选择到技术集成,飞行器的稳定性到飞行控制系统,一点点优化飞行器的设计,终于在 3 年前成功在酒泉完成了首次试飞,因技术敏感性保密 3 年后如今被公开。
与传统高超音速飞行器不同,这款飞行器机身搭配了背部大翼面设计。在高超音速飞行状态下,这种设计能巧妙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将空气压缩产生的向下压力高效转化为升力,不仅让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更加稳定,还有效增加了内部装载空间。装上导弹,它就是一台高超音速轰炸机。载上人或货物,它就摇身一变,成了一架高超音速飞机。不仅如此,它还可以重复利用,节省成本。
从这些公开报道中可见,这款6.56马赫高超音速飞行器虽然也是中科院力学所研制的,但是与MD系列的研制团队不同,飞行器外形也完全不同,是另一种型号。
央视曾两次官宣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实验获得成功
据央视报道,2021年7月1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的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运载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飞行后,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央视报道,2022年8月2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2022年8月之后,就没有了可重复使用亚轨道运载器的公开消息,说明可能技术已初步成熟、开始进入部署阶段。
综合上述公开报道消息,笔者认为,临近空间飞行器也称亚轨道飞行器,因为只有在临近空间阻力很小,才能实现高超音速飞行,因此,这类飞行器都是高超音速飞行器。中国高超音速飞行器至少有三个系列,各自用途不同,当前全面碾压美国、独占临近空间优势。
一是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发的可重复使用亚轨道运载器,也叫“腾云工程”载机。这是一型最终可以从普通机场起降的临近空间飞行的载机,既可搭载空天飞机入轨,也可载人进行临近空间旅游,可能是军民两用的。
二是由中科院力学所李文皓团队研制的MD系列临近空间宽域飞行器。这是一种最终也可从普通机场起降的临近空间战斗机,既可能是一种六代机,也可能是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可能与美国的“黑鸟之子”(SR-72)类似。
三是由中科院力学所崔凯团队研制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这是一种最终可从普通机场起降的临近空间轰炸机——新型战略轰炸机,可能与美国计划的B-3战略轰炸机相似。
美国计划研制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有SR-72、X-51、X-43系列、猎鹰HTV-2、B-3轰炸机等多种型号,但是,研制进度明显落后于中国。目前,美国进展最快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是“黑鸟之子”——SR-72,这是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的后继者,也被称为“黑色雨燕”或“临界鹰”,集情报收集、侦察、监视和打击等功能于一体,设计速度6马赫,能够在3万至5万米的高度巡航,原计划2023年首飞、2030年投入使用,结果首飞一推再推,目前计划推迟到2025年首飞。
来源:龙传人w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