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医疗机构、军营、学校、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A型)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以及鸟类;乙型(B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丙型
卫生防病知识
当前正值冬季寒冷季节,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现阶段常见的传染病包括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0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医疗机构、军营、学校、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A型)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以及鸟类;乙型(B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丙型(C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并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头痛、畏寒、全身肌肉酸痛等。
如何预防
1.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2.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3.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积极手段。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02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肺部炎症,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成人亦可感染。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干啰音、湿啰音。
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发于秋冬季,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它的传播途径是飞沫和接触传播,感染潜伏期1至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如何预防
1.合理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日常生活中,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香蕉、玉米等。
2.佩戴口罩:支原体肺炎可以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因此在外出时应佩戴好口罩,能有效预防感染疾病。
3.减少聚集:人群聚集场所,病毒、细菌等更易被传播,所以尽量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能有效预防该疾病。
03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秋季为高发季节,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所有肠道传染病患者的粪便都含有大量病原体。病原体随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粪便污染环境后,病原体经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由口而入引起感染。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人群对肠道传染病普遍易感,但手足口病、菌痢等大都见于儿童。
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种类较多,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杯状病毒等。病程一般5-7天,均为自限性疾病。
如何预防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饮料。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保持空气流通。出现呕吐、腹泻等肠胃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切勿送到幼儿园,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三天。
04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人们日常喝的水或吃的食物如不干净,就会带上各种病毒、病菌、寄生虫等。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食物,经口腔进入肠道,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破坏机体组织,释放毒素,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同时不断由粪便等向外排出病原微生物。这样的疾病叫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包括很多疾病,例如霍乱、伤寒、病毒性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这些病有的是细菌传播,有的是病毒传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传染性,病原体污染了食物、饮用水及周围环境,再侵入人体,在肠道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使人得病。
如何预防
预防的方法最主要是要把牢“病从口入”关,坚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少聚餐”十二字方针。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自然通风,若身边出现感染者,佩戴口罩保持距离。
冬季注意事项:
1.
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掩住口鼻,或用手肘或衣袖等遮挡,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2.
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到无证摊贩、小店或饮食店买东西吃,不吃“三无”食品,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3.
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游玩,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患者,减少被感染的机会。4.
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在保证室内温度的情况下,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通风期间要做好保暖。5.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免疫接种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来源:健康最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