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五”普法以来,在嘉定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指导推进下,以及市司法局、市法宣办的悉心指导下,在各部门、各街镇共同努力下,全区守法普法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八五”普法以来,在嘉定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指导推进下,以及市司法局、市法宣办的悉心指导下,在各部门、各街镇共同努力下,全区守法普法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推动普法工作任务落实
强领导,压实第一责任人职责
区委书记和区长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参加重要普法会议、活动28次。各部门、各街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重要普法会议、活动723次。
明任务,推动“八五”普法开局
审议通过《关于本区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嘉定区“八五”普法规划。53家部门、12个街镇制定本单位“八五”普法规划。
重实践,完善普法机制保障
将普法工作纳入区绩效考核。成立普法专业队伍5支、普法志愿者队伍53支,共计10737人。把普法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全面落实财政保障。
聚焦核心内容,全面提升普法宣传质效
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
印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系列文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区委党校主体班次教学计划重点内容,全区开展各类专题学习、培训等共计936次,实现系统内工作人员全覆盖。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融入学校教育,2023年起开展“曲艺轻骑兵”法治文化走近青少年法治沪剧巡演活动47场。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全区村(社区)实现两轮全覆盖。发挥各级各类线上线下普法阵地作用,营造常态化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浓厚社会氛围。
聚焦宪法及民法典学习宣传
连续5年组织实施宪法及民法典学习系列工程。结合宪法宣传周,每年办好“12.4”国家宪法日和上海市宪法宣传周嘉定区活动,组织开展十八岁成人仪式等40项区级主体活动,各部门、各街镇开展特色活动297场。结合民法典宣传月,每年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组织开展“法宝在线”民法典宣传月系列直播访谈(15期)、民法典知识新媒体竞答(4期共87581人次参与)等区级主体活动45场;全市首发《民法典百姓读本》《民法典实务读本》等,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聚焦重点内容学习宣传
围绕29个重要法宣节点,开展“一月一主题”系列法治宣传活动578场。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普法,组建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服务团,服务企业、个体工商户1159户;结合宪法及民法典宣传,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连续5年开展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服务行动;推出“嘉商拾话”“检察护企”“嘉税宝云课堂”等线上专栏,获点击量44万余次;开展“惠企惠民惠商”人社法规政策基层巡回宣讲、“毓秀嘉定·法治‘工’开课”496场,惠及企业职工32.6万人次;开展“健嘉”职业健康工具包进园区、进企业项目,惠及企业职工等用户11205名。将党内法规纳入年度重点普法目录及普法责任清单,发布“嘉定区廉洁地图”,常态化开展“廉‘接’你我他”等宣传活动60余场。通过制作双语短视频、双语读本、吸纳外籍人士担任法律明白人等方式开展涉外法治宣传。开展嘉昆太普法合作共建,做深做实跨区域普法协作。
突出重点人群,全面提高公民法治素养
突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
开展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6次、区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10次。全市首发区级《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各部门、各街镇均制定相应学法清单。连续4年创新开展“新年首个工作日学法”宣讲活动。每年组织行政诉讼出庭、旁听、讲评“三合一”活动。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实现全覆盖。
突出青少年法治教育
全面落实法治教育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载体作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法治实践教学实现全覆盖。印发《嘉定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全区102所中小学校配备122名法治副校长。依托品牌项目、微视频等,围绕禁毒、防艾、反邪教、交通和网络安全等内容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活动580场,覆盖1.8万余人次。
突出重点对象法治教育
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参加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不少于60学时。全市率先建立区级城管系统教育培训基地。每年对居村委主任、新进社工等基层骨干队伍开展法治培训。面向新业态和灵活就业人群,开展法治暖“新”专项行动,涵盖9大项目40余场活动。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面优化普法内容供给
在精准管理上用力
每年制定“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任务清单、重点普法目录等文件,各部门、各街镇累计发布重点工作项目370个。每年组织嘉定区国家机关履职报告评议活动,全市率先开展安全生产领域“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智能化专项评估。全市首发区级《行政执法过程中的精准普法规范》。
在以案普法上发力
编印4册《嘉定区以案普法漫画读本》,推出网络知识产权、环保、档案、规资等领域以案普法读本,制作《法在身边》《假如三国也有执行》《嘉定本地话(沪语反诈视频)》等系列短视频,解读多部法律法规在生活中的运用。重点执法部门每年发布以案普法典型案例80余篇。区法院开展上海首场VR全景庭审网络直播,140万余名观众在线观看;“云享嘉法庭2.0”实现“12X12X12”(12个街镇、12个月、12类纠纷)巡回审判全覆盖。区纪委监委、区检察院、区内律所等结合自身特色,开设“百名纪检青年讲廉洁”“嘉检说法”“畅谈涉外”“‘诉’说公司”“明猗故事会”等普法栏目。
在公益普法上聚力
推出500余期《法宝在线》直播互动访谈、200余期《律师有话说》《律师别走》系列推文与短视频、11期《嘉定报》法宝之窗专版报道、535期《大咖坐堂·民法典逐条讲解》微视频。签约党员律师公益普法工作室8家,开展社会化普法项目109个。“滴滴律师”专业公益法律服务团队的93名律师为用户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服务。
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品牌化发展
制定《关于加强嘉定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在“嘉定法宝”“嘉定德宝”法治文化品牌的基础上形成“真真”“嘉小豸”“嘉税宝”“獬优君”等区级普法IP形象群,以及“法治云享间”“新新说法”“同心源”法商驿站等街镇普法新品牌。举办第三届、第四届“嘉定法宝杯”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全国曲艺展演活动,累计开展优秀作品长三角巡演12场。举办第三届、第四届“嘉定法宝杯”嘉定区法治文化节,开展专题活动22场。
精品化创作
连续7年原创法治沪剧,开展基层巡演51场,并连续入选两届上海法治文化节闭幕式演出。累计向市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库报送作品147件,其中8件获评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制作《党史中的法治故事》微视频,加强红色法治文化宣传力度。一批优秀法治文化作品获得国家级、市级表彰。
社会化建设
建有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个,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品牌阵地市级8个、区级30个,精品法治宣传阵地62个,每个街镇至少有一个大型法治文化广场、公园,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1项活动获评第四批上海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品牌活动。打造“一坊一站”法治空间,覆盖各街镇公共法律服务坊55个、服务站20个。建成上海市首个网信主题公园——北虹桥网信主题公园以及上海市首个残疾人法治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均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坚持多元善治,全面强化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推进法治乡村(社区)建设
连续7年开展“法治嘉定 美好家园”普法依法治理专项行动,发布活动23个、项目19个。全市率先成立基层依法治理共同体,实施基层依法治理项目96个。制定《嘉定区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实施方案》,规范社区“三会”制度,推进3400余个社区自治项目、化解2000余件社区治理难题。全区共有“法律明白人”1266名、“法治带头人”806名、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42户。设计开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学习培育管理系统。形成80个居村级议事协商典型案例,衍生出“老大人工作室”“老宅长之家”“客堂汇”等基层自治品牌,“客堂会”入选2021年上海市法治建设十大入围案例。马陆镇北管村、安亭镇赵巷村分别获评第八批、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推进行业依法治理
推进依法治医,深化依法执业教育和自查自纠,加大打击非法行医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开展百场“法治守护你我,健康伴随万家”卫生法治宣讲,覆盖13220人次。推进依法治校,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工作方案》,开通数字化工作平台,聘任监察员和专家顾问团,区内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创建率达100%。推进依法治企,着力完善“百所联百会”工作机制,组建服务民企法律顾问团,为2300余户企业提供“法治体检”等服务;在食品、医疗等领域发布4份企业经营合规指引。推进依法治网,开展网信普法宣传试点工作,加强对属地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开展“网信普法”进社区、“普法先锋”进园区、“嘉网卫士”进校园等活动。
推进普法治理数智应用
创设全市首个“数字手语人”,推出智能(帮办)服务,推进普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打造“法治+AI”,制作《小嘉AI普法》系列短视频;优化线上法律服务机器人提供24小时智能法律咨询;推出“沿街商铺数字化升级动态管理应用场景”APP;在基层实施“智慧飞治”无人机社会治理项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治理质效。普法阵地数字化升级,开通“嘉定法宝”视频号;拓展“嘉定法宝”微信公众号功能,推出“法治护企”板块;开发法治互动类游戏;推出4条“红色”“乡村”“廉洁”“科普体验”手绘时空地图打卡路线。
普法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嘉定区将进一步围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城市发展、文明传承,探索新形势下普法依法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让普法工作更有活力,让法治社会更有秩序,为“九五”普法开篇布局。
来源:平安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