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隧道内部空间相对封闭,一旦发生火灾,热量和烟雾会迅速积聚,对结构安全和人员疏散造成严重威胁。隧道结构的防火保护尤为重要。隧道防火涂料作为一种常见的被动防火措施,能够有效延缓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在高温下的强度损失,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隧道内部空间相对封闭,一旦发生火灾,热量和烟雾会迅速积聚,对结构安全和人员疏散造成严重威胁。隧道结构的防火保护尤为重要。隧道防火涂料作为一种常见的被动防火措施,能够有效延缓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在高温下的强度损失,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隧道防火涂料是一种涂覆在隧道内结构表面的专用材料,其主要功能是在高温条件下形成隔热层,降低热量向基材的传递速度,从而延长结构的耐火极限。这类涂料通常由粘结剂、耐火填料、助剂等组成,遇火时能够膨胀发泡,形成多孔碳化层,有效阻隔热量。
根据组成和反应机理的不同,隧道防火涂料主要可分为非膨胀型和膨胀型两大类。
1.非膨胀型防火涂料
非膨胀型防火涂料依靠材料本身的低导热性和高温稳定性来实现隔热保护。其主要成分多为无机耐火材料,如水泥、石膏、蛭石、珍珠岩等。这类涂料在高温下不会发生明显的体积变化,但涂层通常较厚,通过自身的多孔结构或低导热性来减缓热量传递。其优点是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对环境友好;缺点是干密度较大,可能增加结构负荷,且施工厚度一般较大。
2.膨胀型防火涂料
膨胀型防火涂料在受到高温作用时,涂层会迅速膨胀发泡,形成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于原厚度的泡沫碳化层。这层碳化层密度低、导热系数小,能有效隔绝火焰和热量。其成分通常包括酸源、碳源和气源。酸源在受热时放出无机酸,使碳源脱水碳化;气源则释放出不燃性气体,使碳化层膨胀形成多孔泡沫结构。膨胀型涂料的优点是涂层较薄,装饰性较好;缺点是对原料配比和施工工艺要求较高,长期耐久性可能略逊于非膨胀型。
除了上述分类,还可根据分散介质的不同分为水基型和溶剂型。水基型以水为分散介质,环保且无毒;溶剂型则以有机溶剂为载体,其耐候性和附着力可能更优,但施工时需注意通风防爆。
隧道防火涂料的防火机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隔热效应
涂料中的耐火填料或膨胀后形成的碳化层,其导热系数远低于钢材或混凝土。这层隔热屏障能够显著减缓热量向基材的传导,使结构背火面的温度在规范要求的时间内不超过临界值(例如,对于钢材,通常为540摄氏度),从而保证结构承载力不致迅速丧失。
2.吸热反应
涂料中的一些组分,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在受热时会发生分解反应,吸收大量热量并释放出水蒸气。这个过程不仅降低了涂层表面的温度,释放的水蒸气还能稀释可燃气体和氧气浓度,起到一定的阻燃作用。
3.膨胀阻隔
对于膨胀型涂料,其形成的致密泡沫碳化层不仅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还能有效阻挡火焰直接灼烧基材,并抑制氧气的扩散,从而延缓甚至阻止燃烧过程的进行。
选择和应用隧道防火涂料时,需综合考虑多项因素以确保其防护效果。
1.耐火性能要求
应根据隧道设计规范确定的耐火极限要求(如2小时、3小时)来选择相应的涂料产品。不同产品的耐火性能需通过标准火灾试验(如HC曲线、RABT曲线测试)进行验证。
2.环境适应性
隧道内部环境可能潮湿、多尘,或存在振动。涂料需具备良好的粘结强度、耐水性、耐潮湿性、耐冻融循环性和抗震性,确保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脱落、不开裂。
3.施工性能与效率
涂料的施工方法(喷涂、辊涂等)应适合隧道内的作业环境,干燥时间应合理,以提高施工效率。涂料应具有较低的干密度,以减轻对隧道结构的额外负荷。
4.环保与安全
优选低烟、低毒、无刺激性的产品,特别是水基型涂料,以减少火灾发生时有毒烟气的释放量,保障人员安全。
5.耐久性与维护
涂料应能长期保持其防火性能,不易老化、粉化。在日常维护中,应定期检查涂层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
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防火涂料的最终性能。施工前多元化对基材表面进行便民处理,清除油污、浮锈,保证其清洁干燥。涂料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配比和搅拌,控制好搅拌时间和稠度。施工时环境温度和湿度需符合要求,避免在雨、雪、大风天气进行户外作业。喷涂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适中,确保涂层均匀、无漏涂。施工完成后,需待涂层完全干燥固化后方可进行后续工序或投入使用。
隧道防火涂料是保障隧道结构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其选择和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防护要求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判断。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性能更优、更环保、施工更便捷的新型防火涂料,为隧道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来源:生活小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