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我翻看着老相册,目光停留在一张全家福上——那时大儿子刚考上大学,小女儿还在读高中,妻子也还在世。照片上的我们笑容满面,眼里全是希望。
我六十岁生日那天,儿女们都在微信上发来祝福,却无一人回家。
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我翻看着老相册,目光停留在一张全家福上——那时大儿子刚考上大学,小女儿还在读高中,妻子也还在世。照片上的我们笑容满面,眼里全是希望。
如今,大儿子42岁,第三次创业失败,欠着一屁股债;小女儿38岁,结婚又离婚,带着孩子勉强维持生计。
手机震动,是小女儿发来的消息:“爸,生日快乐。强强下个月要上补习班,能转5000块钱吗?”
我没回复,继续翻看相册,忽然悲从中来。我和妻子省吃俭用一辈子,送他们读最好的学校,请最好的家教,为什么到头来却是这样?
那晚,我梦见妻子。她说:“老林,咱们的孩子本来可以更好的。”
醒来后,我下定决心要找出答案。退休这些年来,我第一次有了迫切想要解决的课题: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没出息?
一、过度包办:折断飞翔的翅膀
我开始回顾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大儿子林晓峰小时候聪明伶俐,对机械特别感兴趣。七岁时,他拆了我的手表,虽然装不回去,但却琢磨出了齿轮传动的原理。
“你这孩子!就知道搞破坏!”我记得当时这样责备他。
妻子更是直接:“以后不准碰爸爸的东西,听见没有?”
从那以后,我们给他报了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唯独不允许他再“瞎捣鼓”。他考上大学时,我们为他选择了当时最热门的金融专业,尽管他更想去读机械工程。
“爸妈都是为你好,学金融将来好找工作,收入高。”妻子当时这样说。
大学四年,晓峰成绩平平。毕业后,我们托关系帮他在银行找了工作,但他干了不到两年就辞职了。
“我要自己创业,做智能硬件。”他宣布。
结果可想而知——缺乏经验和积累的创业,注定困难重重。每次失败,都是我们拿出积蓄帮他还债。
“最后一次了,爸,这次一定能成。”他每次都这么说。
现在回想,正是因为我们一次次地为他兜底,让他失去了面对失败和承担责任的机会。
二、负面标签:禁锢灵魂的枷锁
小女儿林小雨的故事则不同。
她从小活泼好动,爱唱爱跳,但学习成绩一般。妻子总是拿她和同事的女儿比较:“你看人家王阿姨的女儿,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
渐渐地,“不争气”成了小雨的标签。
高中分文理科时,小雨想选文科,因为她对历史文学很感兴趣。但我们坚决反对:“学文科没出息,将来找不到好工作。”
最终,她顺从了我们的意愿,选择了理科。高考成绩不理想,只够上一所普通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
“复读吧,明年争取考上好大学。”妻子说。
小雨低着头,小声说:“妈,我不想复读,我想读播音主持专业的成教...”
“胡说!那能当饭吃吗?”妻子打断她,“要么复读,要么去读环境工程。”
小雨选择了后者。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一家环保公司,工作不温不火。后来匆匆结婚,又因性格不合离婚。
我记得她离婚那天哭着说:“我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因为你们早就为我决定好了一切。”
如今她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养活自己和孩子,眼里早已没有了年少时的光彩。
三、忽视品德:迷失人生的罗盘
最让我痛心的是,我们只重视孩子们的成绩和技能,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品德教育。
记得晓峰小学五年级时,曾用自己的零花钱帮助一个家庭困难的同学。我们知道后非但没有表扬,反而告诫他:“管好自己就行了,别多管闲事。”
还有一次,小雨捡到一个钱包,坚持要等到失主。妻子却抱怨:“浪费这么多时间,作业还没写呢。”
我们教他们如何在社会中“占便宜”,如何“不吃亏”,却忘了教他们诚实、善良和责任感。
结果呢?晓峰在创业中急功近利,多次因诚信问题失去合作伙伴;小雨在婚姻中缺乏包容和理解,以自我为中心。
这些不都是我们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他们的价值观吗?
醒悟与改变
弄清楚这些问题后,我做了两件事。
首先,我约晓峰和小雨回家,真诚地向他们道歉:“爸爸错了,这些年我不该总是替你们做决定,不该否定你们的想法,更不该只重视成绩而忽略了教你们怎么做人。”
兄妹俩愣住了,随后都流下了眼泪。那晚,我们聊到深夜,这是多年来第一次真正的心灵交流。
其次,我决定不再无条件地资助他们。
“爸,我这次创业真的很有前景,就差一点资金...”晓峰再次来找我。
我摇摇头:“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些投资人,你需要学习如何说服他们,而不是总是依赖我。”
对小女儿也是如此:“小雨,我可以帮你带孩子,但你要自己工作赚钱。我相信你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起初他们很不适应,甚至有些怨言。但渐渐地,变化发生了。
晓峰开始脚踏实地,先找了一份工作积累经验和人脉;小雨则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播音技巧,现在已经在当地电台做兼职主持人。
虽然他们离“成功”还有很远,但至少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了。
尾声
上周,晓峰和小雨一起回家看我。饭后,晓峰突然说:“爸,谢谢您。”
我惊讶地看着他。
“如果不是您放手,我可能还在一次次地创业失败,永远认不清自己。”他说着,眼圈有点红。
小雨点头附和:“是啊,爸。我现在才明白,为自己负责虽然累,但很踏实。”
看着他们,我百感交集。如果我能早点醒悟,如果妻子还在世看到这些变化,该多好。
一个家庭的儿女没有出息,根源往往在父母身上——过度包办折断了他们飞翔的翅膀,负面标签禁锢了他们灵魂的自由,忽视品德教育让他们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这三大“穷习惯”,毁掉的不仅是孩子的未来,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好在,无论多么晚的醒悟,都比永不醒悟要好。
来源:育儿说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