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一瞬 战友一世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1 14:47 1

摘要:时光回溯至1980年秋,我从湖南长沙铁道兵学院政治系毕业,带着使命与热忱,奔赴太原市清徐县高家堡村铁道兵第十七团新兵训练基地。在那里,我担任新兵二连副连长,肩负新兵训练后勤保障重任,同时指导新兵连班长们的军事训练。在新兵二连的班长队伍里,有位与我同乡且同期入伍

同室四月余,一别四十载。

当年高家堡,今聚明月山!

华海龙参谋

时光回溯至1980年秋,我从湖南长沙铁道兵学院政治系毕业,带着使命与热忱,奔赴太原市清徐县高家堡村铁道兵第十七团新兵训练基地。在那里,我担任新兵二连副连长,肩负新兵训练后勤保障重任,同时指导新兵连班长们的军事训练。在新兵二连的班长队伍里,有位与我同乡且同期入伍的老乡——楼秀元。

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一次偶然训练,成为我军旅生涯的关键转折。

那日,训练新兵班长时,我身姿矫健,军事示范行云流水,涵盖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操枪、卧倒、匍匐前进、瞄准、射击等动作,尽显军人坚毅果敢。然而,我未曾料到,这一切被团首长尽收眼底。首长目光敏锐,当即调我到新兵营任“训练参谋”,负责班长及后续新兵训练。这一调令,如浓墨重彩之笔,开启我全新征程。

我怀着忐忑与期待,收拾行李前往新兵营报到。刚到营部,第一个热情迎接我的是四十多年后在江西宜春明月山与我重逢的朱贵希干事。他笑容如暖阳,亲切接过行李,领我至他房间,将行李放在空铺上说:“华参谋,从今天起,咱俩就是同屋战友啦!”

朱贵希干事来自湖南益阳,是1973年的兵,我则是1975年入伍。面对这位热情老兵,我红着脸羞愧坦言:“朱干事,我晚上睡觉会打鼾,可能影响您休息。”他爽朗大笑:“不要紧的!不要紧的!”那爽快回应,如暖流驱散我心中的不安。自此,我俩开启长达四个多月的同寝室军旅生活,这段时光,似悠扬军歌,在岁月长河中奏响。

朱贵希干事

流弹惊魂:生死救援、勇于担当

新兵训练日子如白驹过隙,临近除夕,新兵营领导纷纷回营区与家人共度佳节。营部里,只剩我和朱贵希干事两个单身汉坚守。

上午10时左右,一阵急促自行车铃声打破营部宁静。一位高家堡村村民神色慌张赶来,焦急询问:“你们部队今天打靶过了吗?”得知否定答复后,他眼中满是绝望,恳求我们取出他身上一颗子弹弹头。

我和朱贵希干事听闻,大惊失色,忙问:“你身上怎会有子弹头?”村民迅速脱下外大衣、内棉袄和内衣,露出前腹部肝脏部位小孔,孔边渗出一丝血迹。仔细查看,他的棉大衣、棉袄和内衣上都有弹孔,拖着棉絮,似命运残酷印记。

村民摸着后腹部腰椎盘附近皮肤,声音颤抖:“子弹头就在这里!”顺着他指的方向,我俩确实摸到一颗子弹头形状物体。按常理,子弹若从前腹部肝脏部位穿入人体,弹道应直线运动到后腹部。可眼前这位伤势严重的伤员,竟还能骑自行车来到营部,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村民无奈解释,起初子弹头就在弹孔旁,因他骑自行车速度过快,到营部时才发现子弹头已顺着皮肤绕到后腹部。他绝望恳求我们用刀割开皮肤取出弹头。看着他痛苦无助的模样,我们心有不忍,只能马上拿起电话,向十七团团部值班首长报告紧急情况。首长声音严肃坚定:“人命关天!立即护送至部队医院救治。”并迅速安排新兵营领导返回岗位,处理这起流弹伤人事件。

在我们联系领导的忙乱中,回头一看村民已经骑上自行车,消失在我们视线中。我和朱贵希干事心中满是愧疚与责任感,毫不犹豫立即驱车前往高家堡村。在村民热心帮助下,我们很快找到伤员。看到他痛苦蜷缩在角落,我们的心揪得更紧了。我们小心翼翼将他扶上军用吉普车,一路疾驰,将他护送到离高家堡村最近的太原市晋祠附近部队医院。

医院领导得知情况后,高度重视,立即派车接回已离休、在太原市区居住且曾在抗美援朝中处理过无数枪伤伤员的外科主任担任主刀医师。那一刻,我们仿佛看到希望的曙光。

当天晚上,手术即刻进行。在无影灯下,医生们全神贯注,与死神展开惊心动魄的较量。手术十分成功,当医生从村民身上取出那颗罪恶的子弹头时,我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我俩拿着子弹头,疲惫却又欣慰地驱车回到新兵营营部休息。伤员在医院里恢复良好,七天后,我们再次驱车来到医院,办完出院手续后,护送他回到高家堡村。同时,按照部队规定,我们仔细计算出枪伤村民的误工费和后续营养补助等费用,并及时交付给他。双方郑重签订《调解协议书》,这起事件终于画上句号。

新兵营为查明这颗伤人流弹的由来,展开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经过一番努力,最终确认:在流弹击中伤员的时段内,新兵一连排长陈佐贵用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对着停在电线杆上的一只鸽子放过一枪。

为证实是否为此枪造成,朱贵希干事和我对这把半自动步枪进行弹头痕迹测试。然而,受限于当时的检测水平,最终未能定案。陈佐贵排长和新兵一连连队领导也因此逃过了一次组织上的严肃处理,但这起事件却如一根刺,深深扎在我们的记忆中。

处置尿炕:坚持原则、柔情关怀

新兵营中,有位与我同时从金华入伍的毛协福排长,他是金华县孝顺镇中柔村人。毛协福排长从贵州省桐梓县接来一个排的新兵,其中一名新兵的行为引起大家注意。

这名新兵一直称病不出早操,宿舍里的尿骚味日益浓重。很快,真相浮出水面——他有尿炕的毛病。这一情况反映到新兵营营部后,我们深知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妥善处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们谋划一个取证、退回服役人员的方案,并决定立即实施。这天凌晨,天刚蒙蒙亮,新兵营营部突然传出紧急集合的军号声。那嘹亮的号声如战斗的号角,全营新兵迅速集合,拉出营区进行训练。

而我,则悄悄留下,执行取证任务。我快步来到那名新兵的宿舍,小心翼翼抱出他床铺上的褥子和床单,悬挂在早已准备好的晒衣杆上。此时,朱贵希干事拿着照相机,不顾天寒地冻,迅速将冒着热气的褥子和床单拍摄下来。那一张张照片,成为我们取证的关键。

等到新兵回营时,我们已经将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尽量避免此事被更多人知晓,以免给新兵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当被尿液湿透且冒着白色气体的褥子和床单照片冲洗出来后,新兵营首长找来毛协福排长,严肃说道:“本着‘谁接来的兵,如果不合格,就有谁负责退回原籍’的原则,辛苦你再次前往贵州省桐梓县人民武装部执行退回不合格服役人员的任务。”

毛协福排长深知责任重大,他带着尿炕后的证明照片,踏上了前往贵州的征程。最终,他顺利完成这项棘手的任务,维护了部队的征兵原则。

竹筷捕鳅:寒冬潜藏、火热时光

太原市清徐县高家堡村附近,有许多温泉眼,它们如大地的眼睛,一年四季激动的泪水流淌不息。即便在天寒地冻的三九天,温泉眼附近仍会冒出一片片白茫茫的水蒸汽,仿佛是大地散发着养育生命的温暖气息。

温泉水汇聚成的小溪、小河里,生长着许多小鱼、小虾,尤其是泥鳅,异常活跃。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奇迹。当时,当地老百姓有一种习俗:不吃鱼虾,尤其是对泥鳅、黄鳝、乌龟、王八等水生物,他们都见而远之。这可乐坏了我们这些来自南方、对美食充满热爱且嘴馋的兵,我们时不时会下河捕捞一些,以饱口福。

在零下20多度的寒冬,水面已结成厚厚的冰,冰层上甚至能驾驶军车和坦克。起初,我们用钢纤、榔头砸开厚厚的冰层,光脚、徒手捕捉小鱼、小虾和泥鳅。虽然收获颇丰,但冰冷的水让我们的手脚很快失去知觉,容易被芦苇芽头扎出鲜血。这种捕捉方法不仅危险,而且效率不高。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改进捕捉方法。经过一番尝试,我们发现:砸开冰层后,用铁锹挖出小溪、小河底部的污泥放置冰面上,躲藏在污泥里的鲜活泥鳅会立即逃离污泥,在冰面上不停游动,直至被冻僵。

此时,我们身穿军用大衣和大头棉鞋,戴着棉帽和棉手套,全副武装地来到冰面上。我们手持竹筷子,如同品尝美食一样,将冻僵的泥鳅一条一条夹放渔具中。那些冻僵的泥鳅在渔具中相互挤压,逐渐恢复了天生的活力。

这一方法一经运用,便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美食。如今,我俩坐在明月山下,谈起这段趣事,脸上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欢乐的冰天雪地。

白驹过隙:战友互勉、捷报频传

新兵营集训结束时,我和朱贵希干事已经相处了四个多月。这段时光里,我们一起经历风雨,一起面对挑战,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那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新兵营集训生活,如一幅绚丽的画卷,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集训结束后,朱贵希干事回到了原单位——铁道兵第17团保卫股。不久,他又调入铁道兵第四师保卫处工作,继续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1984年1月1号,铁道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此时,朱贵希战友担任中铁建第十四工程局公安处办公室主任,成为了一名副科级公安干部,他在新的领域里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1986年12月,朱贵希战友调回原籍——湖南省益阳市,完成了大学本科生教育,在政法委、中级人民法院、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任职,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4年1月,朱贵希战友在正处岗位上光荣退休,结束了漫长而辉煌的职业生涯。

华海龙和朱贵希,四十年后相聚在江西宜春明月山

我的经历与朱贵希战友大致相同。新兵营训练结束后不久,我被调任驻扎在山东省济南市黄台区济南市轻工化学厂的铁道兵第十七团二营八连副指导员,在那里,我继续磨练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军事素养。后来,我又调任驻扎在山东省莒南县坪上火车站的十七团三营九连政治指导员,肩负着更重的责任。在铁道兵撤编转工之前,我调任十七团后勤处修理连政治指导员,为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贡献力量。

1984年1月1日,我同朱贵希战友一起转业到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在第二工程处修理厂任党支部书记,开启了新的工作篇章。

1986年11月,我调动工作回原籍,在浙江师范大学政教系完成了本科生教育。此后,在金华市宣传系统耕耘近三十年,用自己的笔和声音,传播着正能量。

2014年3月,我在金华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岗位上退休,享受副处级实职待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尾声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 《战友之歌》那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我和朱贵希战友的心声。

勤务连战友:左至右朱贵希、多晓红、李哲辉(已逝)左义欣

战友战友,

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

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

钢铁集体!

战友战友目标一致,

革命把我们团结在一起,

同训练同学习同劳动同休息,

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

战友战友,

为祖国的荣誉为人民的利益,

我们要并肩战斗夺取胜利,

夺取胜利!

在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明月山景区聚会。朱贵希夫妇(左)华海龙(中)朱贵希夫人同学夫妇(右)

今日

干事参谋聚一起,回眸当年好默契。

军旅生涯趣事多,白驹过隙已古稀!

来源:白浪情之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