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农机来了,为何农民的价值不减反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1 15:19 1

摘要:旁边的老王戴着草帽,手里不是锄头,而是一部平板电脑。他笑说:“过去弯腰一天也干不完的活,现在点点屏幕就行。”

清晨,薄雾笼罩的田野里,一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正沿着设定好的轨迹缓缓前行。

驾驶座上空无一人,却能把耕地、播种一气呵成。

旁边的老王戴着草帽,手里不是锄头,而是一部平板电脑。他笑说:“过去弯腰一天也干不完的活,现在点点屏幕就行。”

这就是无人农机带来的新景象。

可能有人担心,机器抢走了农民的饭碗。

可事实恰恰相反。无人农机没有让农民“无事可做”,反而把大家从沉重的体力劳动里解放出来,让大家进化成“新农人”。

为什么农民“被需要”得更多了?

第一,劳动力紧缺。农村年轻人大量外流,留在田里的多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一个人盯几百亩地几乎不可能,而无人农机能做到。

第二,效率和韧性。抢农时、遭遇极端天气,机器能24小时作业,人根本比不了。比如,无人收割机能在暴雨来临前把稻子收完,这就是农民抗风险的新“盔甲”。

第三,绿色生产。无人机喷药不像人那样“图省事一片打”,而是“哪里需要打哪里,需要多少打多少”,既省钱又环保。农民干的不是“重复的体力活”,而是“精准的技术活”。

第四,数据就是财富。无人农机还是“移动传感器”,一路作业一路采集土壤墒情、病虫害情况。这些数据帮农民判断哪块地缺水、哪块田需要施肥,种田越来越像是“下棋”而不是“费力气”。

那么,农民的新身份有哪些?

未来的农民,不仅会开机,还要会“开软件”。他们要给机器设定播种密度、施肥量,要会看数据报表,甚至能自己排除小故障。有人已经学会用AI预测产量和市场行情,把更多精力放在农产品加工、电商销售、乡村旅游上。

还有的地方,迎来了一批返乡大学生创业团队,他们专门给周边农场提供智能农机服务。

有人调侃:“他们不是回村种地,而是回村当工程师。”

这类“技术回流”,让乡村重新变得有吸引力。

当然,新技术落地不可能一帆风顺。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民,可能智能手机都用不顺,更别说操作无人农机。

传统经验怎么和新技术结合?农民转型怎么办?

这些都需要政府、企业、学校联手解决,给我们农民一个平稳的过渡带。

或许未来的田野,锄头声会渐渐消失,但农民的身影不会消失。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站在土地的最前线。

来源:农林卫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