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9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传来喜讯,渭南市中心医院《打造有温度的医疗港湾》案例,在“2025年美丽医院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荣获“实践案例”奖。这一国家级荣誉,标志着该院在“环境、服务、人文、责任”四位一体的美丽医院建设实践中,取得了实质性突
9月9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传来喜讯,渭南市中心医院《打造有温度的医疗港湾》案例,在“2025年美丽医院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荣获“实践案例”奖。这一国家级荣誉,标志着该院在“环境、服务、人文、责任”四位一体的美丽医院建设实践中,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走进今天的渭南市中心医院,改变看得见、摸得着:门诊大厅里,“红马甲”志愿者正耐心为患者提供导诊服务;二楼走廊转角处,设立的“音乐角”休息区飘来舒缓的钢琴曲;在产科病房,温馨的家庭化布置……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渭南市中心医院“美丽医院”建设的实践样本。
环境之美:从医疗场所到疗愈空间
医院首先从硬件上升级,让环境本身成为治疗的“第一处方”。医院对产科、急诊、血透等科室进行人性化改造,在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病医学科等病区优化设施布局,注重医疗功能与心理慰藉的双重需求。
新建的医疗连廊、门诊“音乐角”、户外休息区就是这一理念的体现,通过这些看似微小的改造,为医患营造出舒缓压力的休憩空间。
服务之美:智慧与温度并存
作为“陕西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医院将服务细节延伸到传统医疗之外。门诊设立的助老服务点,专门为无亲属陪同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陪诊,目前,已服务老年患者超千人。
与此同时,科技赋能让服务提质增效。互联网医院完成升级,患者通过手机就能完成缴费、查报告等操作;“普通门诊挂号三日有效”创新举措,减少患者重复挂号的困扰;门诊退费实现全程信息化,将平均办理时间大大缩短。
更值得注意的是,医院的导医模式悄然生变,护士走出导医台,主动识别需求,实现“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便民服务门诊”前移,患者就诊更加便利。
人文之美:塑造有温度的医疗
深挖90余年建院历史的文化积淀,医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文建设体系。从院训、院徽到院歌、院旗,文化标识融入日常;《我与渭医共成长》等10余部文化书籍和每年10月的“文化宣传月”“院庆日”,持续强化员工认同。
人文关怀更体现在诊疗全程:ICU开放亲情探视,手术麻醉科设置患儿术前亲子陪伴区,用家的温暖缓解患者恐惧;“六个多”服务准则(多问候一句、多解释一句等)通过系统培训融入医护日常,让关怀成为习惯。
责任之美:延伸医疗的广度
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担当,体现在对更广阔健康责任的践行。在援藏工作中,医院派出6批次23名医疗人才赴西藏阿里革吉县,开展“组团式”帮扶,帮助当地医院通过二级乙等评审,实现10余项新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在基层医疗帮扶工作中,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坐诊、手术带教、学术讲座等形式,开展“手把手”精准帮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积极践行全民健康行动,走进社区、乡村、学校,将健康知识送到百姓身边。此外,打造“健康渭医”专栏,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科普文章等形式,将健康课堂从实体诊室延伸至互联网,让科学健康的理念和知识广泛传播、触手可及。
来源:渭南医疗网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