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央视怒批、脑袋空空,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1 15:09 2

摘要:九三阅兵,这场令无数国人热血沸腾的庄严仪式,再次成为了全网的高光时刻。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文体明星观礼阵容,却悄然暴露了娱乐圈“流量与实力”的深层分野。一边是真正为国家争光、代表着精神与文化底蕴的文体代表;另一边,却是被舆论集体“隐身”的流量明星。在人们对高

九三阅兵,这场令无数国人热血沸腾的庄严仪式,再次成为了全网的高光时刻。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文体明星观礼阵容,却悄然暴露了娱乐圈“流量与实力”的深层分野。一边是真正为国家争光、代表着精神与文化底蕴的文体代表;另一边,却是被舆论集体“隐身”的流量明星。在人们对高颜值、热搜数据疯狂追逐的当下,这一幕向大众敲响了一个振聋发聩的警钟:在国之大事面前,真正能“站在台上的”,还是那些有思想、有文化、有责任感的人。

九三阅兵观礼现场气氛庄严又让人热泪盈眶。杜江、张明敏、甄子丹等科班出身或有实际贡献的演艺明星,与奥运健儿们共同出现在观礼台,成为时代的见证者。有人在镜头前侃侃而谈,表达着对于国家荣誉与使命担当的真挚情感;有人则忍不住当场泪洒,情绪感染了屏幕前无数观众。而那些昔日在娱乐综艺、爆款电视剧中风头无两的“流量脸”,却消失得无影无踪。网友不禁调侃:“阅兵这样的盛大仪式,更需要文化工作者,而不是数据流量。”

流量明星为何在庄重场合集体失声?这一切,似乎都印证了那句“文化是演员的核心护照”,拼到最后拼的还是底蕴。这不仅仅是面子问题,更关乎整个行业的人才梯队与价值观重塑。一些流量明星常年活跃于热搜榜单,粉丝数量动辄百万千万,在商业活动和品牌代言方面几乎无人能及。可当真的面对重大活动、承担社会责任时,却常常难堪地暴露出“知识空白”和“表达能力不足”的窘境。

这场关于流量与实力的较量,被九三阅兵这块最严肃的大屏清晰映射。国家级活动所邀请的,无一不是在领域内有所成就、代表着社会主流认同的人民偶像。从马龙、陈梦等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到杜江、甄子丹等认认真真塑造角色、低调行事的演员,他们在采访中逻辑清晰,表达自然,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高度融合。现场一度情感迸发——张明敏深情演绎《我的中国心》,一句“国家的进步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激荡无数观众的赤子心。张凯丽则忍不住泪洒现场,在和平鸽放飞的一刻动情感慨:“和平来之不易,我们更要珍惜。”这些画面成为这次阅兵最感人的瞬间之一。

反观一众流量明星,则因屡次暴露“知识短板”而被公众诟病。周也直播说错“忏悔”四次,赵露思无法准确答出“演员是什么”,面对中法建交发言还闹出年份乌龙……这些画面让许多观众深感忧虑:娱乐圈门槛真的降得太低了吗?是否只靠颜值和数据就能一路通关?网友调侃,“书都读不好,还能读懂剧本?”而一季季晚会、每一次重大仪式,基本都不会邀请流量明星抛头露面——这种“失语”背后,其实是行业对专业价值的重新审视。

甚至主流媒体早就为此敲响了警钟。2023年,央视网发文痛批部分演员“绝望的文盲”,对只靠外形和商业包装、不注重学习和积累的现象公开质疑。这句“演员拼到拼的是文化素养和责任意识”,已然成为全行业公认的标杆。而人民日报更是直白点评:“颜值即演技、念词即表演,想走得远还是得靠文化。”在这样的呼声下,不少科班出身、认真实践的资深演员开始赢回群众口碑,也带动更多年轻人正视知识积累和行业责任。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舞台:近几年,年代大戏、谍战剧呈现出一种奇怪现象——一旦启用年轻流量面孔,大众往往集体“跳戏”。剧中人物气质、语言腔调与时代背景格格不入,缺乏文化认同感,让认真看剧的人不禁直呼“太违和”。更扎心的是,一部部主旋律作品为流量小花小生量身定做后,却都需要一群老戏骨来抬轿,哪怕只是配角也能瞬间点燃全场。例如刘劲、唐国强、甄子丹等,他们不仅演技炸裂,更时刻以文化人的身份影响着更多观众。这种反差,对流量明星来说无疑是一记当头棒喝。

不止如此,每逢文艺晚会、庆典舞台,同样也不会让流量演员轻易夺位。而是安心交给科班出身、台词过硬、状态稳定的老中青演员,例如刘敏涛、罗晋等,用专业实力和积淀为观众奉献高质量表演。这种区别对待,绝非偶然——它本质上体现了行业对“文化底蕴”的认同和追求,也透露出优质作品需要认真的态度和深厚积累。

为什么娱乐圈会滑向“文盲回收站”的边缘?这其实是以消费为导向的产业结构使然。从选秀节目到短视频平台,颜值、流量只要足够高,就能一夜爆红。粉丝经济狂热刷榜、应援,无形中推动不少演员“只要美就够了”,却把学习积累、角色沉淀彻底抛在脑后。于是,我们不断看到直播间里的尬聊、“脑袋空空”的采访,以及面对重要场合时理不清思路、“出口成章”变成奢望。参考国际经验,很多顶级演员、艺术家都将终身学习视为职业修养。而今国内剧场和银幕,却频频出现小鲜肉、小花旦面对角色一问三不知的尴尬。

以2024年胡玫导演翻拍《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为例,本被寄予厚望的大作却遭遇口碑票房双扑街。张淼怡饰演林黛玉,被问对角色理解时竟表示:“林黛玉勇于挑战传统,是特立独行甚至离经叛道的人。”这一回答令原著粉丝哭笑不得,无数网友直言“没有读过书就别装懂”。角色理解肤浅,不仅毁掉作品本身,也让整个行业更难走向深度与广度。这背后的危机,是创作者急功近利,只求热点、不思沉淀所导致。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所有问题归咎于年轻人。行业风气的养成离不开规范引导和榜样作用。从国家级活动到主流媒体,从荧幕到社交平台,只有不断强化知识修养和责任担当,才能唤醒更多从业者对“文化底蕴”的重视。近些年,新生代演员中的佼佼者如胡歌、雷佳音等,也逐渐靠演技、思想和正能量影响力赢得舆论掌声。

行业趋势正在转变——原来的“流量为王”风潮已显疲态,观众对于真实、有厚度的作品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观众强调:“看剧不是看漂亮脸蛋,而是要看出演技和人品。”网络评价标准松动,一些高颜值、低专业素养的小花小生也面临转型压力。谁能适应市场对于文化和内涵的新标准,谁就有机会成为未来的中坚力量。

粉丝圈层也开始觉醒。早些年唯粉经济盛行,各类花式打榜拉票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如今也有越来越多声音呼吁理性追星,希望偶像不仅有颜,更要有脑、有担当、有思想。这一变化为娱乐圈树立了更积极正面的偶像选拔标杆,也倒逼经纪公司和艺人自我提升。不少新晋演员开始主动读书看剧本,下戏也频频分享成长体会。可以说,这是全行业的自我革命。

从长远来看,阅兵仪式不过是一个缩影——真正的大场面,不属于数据堆砌之人,而属于那些肩负文化使命的人。科班演员在历史节点上的出圈,无疑会促使整个行业重新审视人才标准,把重心回归到“实力派”身上。这不仅对演员自身,是一种鞭策,对整个文艺生态也是一次洗牌升级。

娱乐圈看似五光十色,但真正能站到国家级舞台中心,影响全民价值观,并不是靠一时的数据热度,更不是漂亮脸蛋和炒作,而是扎实学习与人格成长。阅兵无流量明星,只是一记警示,更是一种指引:演员不是摆拍机器,是承载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人。期待未来更多“流量脸”主动补齐短板,多一点知识积淀,也许下一个站上“中国心”舞台的人,就是他们——只要肯沉淀下去。

在这个大浪淘沙的新文娱时代,“拼到不仅拼的是文化,还要拼责任与担当。”而那片阅兵的大舞台,将一直只属于真正值得尊敬的人。

来源:雪中欢喜堆雪之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