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格拉西莫夫,1955-09-08,喀山人。1977年毕业于喀山高级坦克指挥学校,金质奖章。1987年毕业于以马利诺夫斯基命名的装甲兵学院。1997年,总参学院结业。
9月8日,莫斯科发布一纸命令。授予格拉西莫夫“勇气”勋章。70岁这天给。不是最高勋章,却挑了这个时点。外界都在看,为什么是现在。
格拉西莫夫,1955-09-08,喀山人。1977年毕业于喀山高级坦克指挥学校,金质奖章。1987年毕业于以马利诺夫斯基命名的装甲兵学院。1997年,总参学院结业。
出身普通。非军二代。毕业后去了北方部队集群,驻波兰。当过坦克排长、连长、营长。后来到波罗的海军区,带坦克团。再往后,在西北部队集群、莫斯科军区当摩步师师长。
1998-02,他任莫斯科军区参谋长兼副司令。2001-02,接过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那时反恐作战是常态。格罗兹尼方向压力大。第19摩步旅、136摩步旅是骨干,炮兵和工兵在山地跑不动,保障难。
2005-04,他去总参系统,主管战斗训练与部队勤务。2009年起先后带列宁格勒军区、莫斯科军区。2012-04-26,调任中部军区司令。2012-11,被任命为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军衔大将。
时间推到2022-02-24。俄方启动“特别军事行动”。3月基辅轴线撤回,秋季哈尔科夫、赫尔松也变动。2022-10,苏罗维金挂帅战区。2023-01,总参宣布调整。格拉西莫夫亲自接任“联合部队”总指挥。
他接手后的重点很直白。人、工事、炮火、无人机。南线出现多层防线,障碍、雷场、混凝土,纵深十几公里。西方媒体叫“苏罗维金线”,但延展和维护在2023全年持续。
同年秋天,俄方说志愿契约兵增多。此前2022-09有30万人局部动员。前线单位开始配FPV班组,兰塞特改进批次上量。炮兵从旅级火力回拉到团、师体系,通信链缩短,火力反应更快。
指挥层这两年动得很频繁。战区司令换过几轮。国防部系统也有人落马。2024-04,副防长季穆尔·伊万诺夫被捕。2024-05-12,绍伊古卸任防长,改任联邦安全会议秘书。新防长是安德烈·别洛乌索夫。格拉西莫夫没动,位置还在。
这一稳定,传递了两件事。第一,克里姆林宫要的是总参的持续性。作战、整编、扩军要连贯。第二,军费、工业、兵员的协同由新防长抓。总参负责落地执行。两条线并行。
军改层面有时间表。2023-01,俄方宣布把编制上限抬到150万人,逐步到位。恢复莫斯科、列宁格勒军区。西部战区补强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4近卫坦克师、2近卫摩步师是核心。2016年重建3摩步师、144摩步师的路子,现在继续。
外部环境在变。2023-04-04,芬兰加入北约。2024-03-07,瑞典加入。卡累利阿方向、科拉半岛的压力上来了。俄方在彼得堡、摩尔曼斯克周边加雷达、导弹,地面部队也要增员。格拉西莫夫的任务,是把北线、乌克兰战线的需求一起摆平。
技术侧,俄军过去两年明显在补课。电子战压制链条下放。团、营都有干扰设备。炮弹产量提升,152毫米、122毫米恢复供给。空天军把滑翔翼套件装到FAB系列,投放距离拉到50公里以上。总参要协调这些变化进入合成营的训练科目,不是一句口号。
也有质疑。2022年春季的准备不足,后勤节奏乱。这些都记在总参名下。瓦格纳事件在2023-06爆发,普里戈任点名批评国防部和总参。事件后续复杂。苏罗维金淡出公众。格拉西莫夫继续坐在桌边。说明权力结构的选择更看长期控制。
这次“勇气”勋章的意义,不在枚数,而在时机。70岁。战事未停。国内正清理队伍。给总参谋长一枚“勇气”,是把责任和荣誉绑在一块。对内稳心,对外表态:指挥链不换。
区域层面会怎样变。短期看,东部和南部战线还会消耗。俄方的工业节奏能否持续,是关键。2025年的冬春,若炮弹、无人机仍保持数量优势,推进会继续。若供应掉速,战线就趋稳。总参的算法很实际,算的是产能和损耗。
对北约的回响已经开始。波罗的海地区兵力在堆。波兰提升国防开支到GDP的4%左右,买韩制K2、K9,美制M1A1、HIMARS。俄方在西部军区的装甲、陆航都会跟着扩。互为镜像。节奏取决于钱和工厂。
结尾不做神话。他也有失误,也有调整。现在能确定的只有两点。第一,他还在位。第二,战争还没完。接下来一年的走向,还是看这两点怎么互动。其它,都是噪音。
来源:蓬勃的香蕉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