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几年,加拿大的留学热度一直在上升。申请人数增加,录取门槛逐渐放宽,越来越多学生带着憧憬走进海外课堂。但与此相伴的,是另一种声音:毕业越来越难。
过去几年,加拿大的留学热度一直在上升。申请人数增加,录取门槛逐渐放宽,越来越多学生带着憧憬走进海外课堂。但与此相伴的,是另一种声音:毕业越来越难。
不少学生在入学时成绩还算不错,可真正进入大学后,才发现难度远超想象。像 Data Structures(数据结构)、Advanced Statistics(高等统计学)、Corporate Finance(公司金融) 这样的必修课,内容晦涩、节奏紧凑,往往让学生措手不及。再加上语言、文化和自我管理的挑战,不少人 GPA 很快跌到 2.0 以下,甚至面临被停学或退学的风险。
作为留学顾问,我每天都能接触到类似的案例。下面分享两则最近的咨询,或许能让家长和学生更直观地看到问题的复杂性。
案例一:退学一年才敢说出口
周末时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他开口就说:“孩子的问题我实在不懂,但我现在必须弄清楚。”
孩子在 2023 年已经退学回国,可父母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最近想帮孩子安排工作时,才发现学历认证根本拿不出来。和学生沟通后才知道,他在大学时经常缺勤,几门课接连挂科,最终 GPA 只有 1.6。
最让人无奈的是,这名学生对所学专业完全没有兴趣。他说自己唯一的兴趣就是玩游戏,专业是父母当初拍板决定的。久而久之,课堂成了负担,他选择了逃避。
父母听到这些才彻底明白:问题早在大一大二就埋下了,只是没人及时关注。
案例二:申诉成功,却没能躲过危机
今年一月,有个学生加了我的联系方式,想了解退学申诉。当时他的 GPA 已经逼近警戒线,后来在建议下,他顺利通过了 appeal,继续读下去。
可没想到,几个月后他再次找到我,这次的问题更严重:一门课程的作业被怀疑是代写。学院调查后,直接判定为学术违规,申诉也没能挽回。因为这件事,他的学签失效,学生身份也随之终止。眼下,本科已经很难走到终点。
这类情况其实不少见。GPA、学术诚信、签证状态,往往是相互牵连的,一旦一个环节失守,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
三种常见的解决路径
结合以上案例和过往经验,大多数面临学业困境的学生,通常会考虑以下几种方向:
申诉与重修如果是单一课程挂科,或者因为个人特殊情况导致的成绩异常,可以通过申诉申请重修。成功率取决于准备材料的完整性,以及是否能合理解释过往表现。优点是能保留原校学籍,但过程较耗时,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求高。
转学一些加拿大及北美其他院校对学分认可度较高,学生可以带着已修学分转入新学校,重新开始。适合 GPA 还算过得去,但对现有学校或专业不适应的学生。风险在于,不同学校对课程的认定标准差异大,可能需要额外补修。
跨本申请硕士对于大三、大四甚至已经退学的学生,这是一个性价比相对高的选择。部分英国、澳洲、新加坡的硕士项目接受跨本申请,重点考察学生的整体背景,而不仅仅是本科成绩。这种方式可以绕过继续“死磕本科”的瓶颈,用 1~2 年时间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节省时间成本。
给家长和学生的提醒
不要讳疾忌医:很多学生因为不敢说,问题拖到无法收拾。家长也不要只盯分数,而要多关注孩子的出勤和心理状态。早做规划:无论是重修、转学还是跨本硕士,都需要提前准备。GPA 越低,时间越晚,可选择的余地越小。理性判断: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硬撑着把本科完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径,才是最省时、省力、省钱的。写在最后
留学之路上,成绩不理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反复拖延、不愿面对。很多案例告诉我们,危机往往并非出自某一次挂科,而是长期忽视问题的累积。
作为顾问老师,我见过太多“如果早点沟通,就不会走到今天”的情况。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更多家长和学生意识到:不要等到退学通知来了,才开始补救。
来源:海外杰尼龟